【大紀元8月20日訊】報載大學考試分發入學錄取率又創新高,大學之門將為芸芸學子主動開啟。身為一個基層教員,看到這種現象,按說該高興才對,然而我卻心情低沉,思前想後,感到憂心忡忡。
近年來,由於升學管道暢通,接受大學教育的人士變得越來越多,從表面看台灣的教育程度變高了,但教育問題經緯萬端,十分複雜,「高學歷」現象的背後其實潛藏了不少隱憂。
當大學教育越普及,未來一代接受教育時間也就越長,家長投注的教育經費和期望也就越多,令人遺憾的是,大學教育的「質」與「量」卻沒有同時變革,反而呈現相反的走勢,昂貴的投資並沒有取得相對應有的報酬,這樣的教育不僅不合時宜,學生也未蒙受其利。
大專院校的擴增效應造成招生不足的衝擊,某些大專校院為了招攬學生,不得不降低入學的門檻、甚至為了「學校營運」被迫縮減辦學成本,這些情況嚴重影響學校辦學績效,造成學生入學容易、畢業資格認定從寬。「由你玩四年」的結果更讓這些原本就不愛念書的孩子宛如脫韁野馬,韶光就在虛擬的線上遊戲和虛幻的感情世界中虛擲,學無所成的代價是畢業後的競爭力下降,職場上無法立足,在家又是父母放不下的牽掛,於是「寄生族」、「月光族」、「負債管理」、「新貧族」等新名詞也就應運而生了。
富裕社會的前提是「生之者眾,食之者寡」,人人發揮所長,適才適所,國家才能安定繁榮。學校教育的功能要有所發揮,就不能忽略生涯輔導觀念的建立與落實。生涯輔導是一個長程的、整體的概念,牽涉的範圍相當廣泛,它可以避免人力供需失調,也符合社會的需求與利益,但因工程浩鉅,產學各界不易統合,政府推動生涯 輔導徒具形式,成效不彰。
教育乃百年大計,唯有以久制勝,妥善規劃,才能免於治絲益棻的窘境。為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期盼政府加強生涯輔導,建立完整、健全的人力培育體系。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