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7日訊】也許人們瞭解中國大陸能源緊張,可是在中國能源的匱乏卻和浪費同在,已成全球電力浪費的大戶,《華盛頓郵報》在8月9日的一篇文章中,對中國部分城市浪費電力的現象進行了批評。
電力上的: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上海市政府以節約能源的名義,下令工廠停工,今年夏天在上海工業區召開的一次會議上,主管官員命令工廠整整停業了一個星期。鴻華服裝廠的經理戴宏迪(音譯)說,「停工一個星期對於我們來說簡直不可能,所以我們只好晚上開工,希望那些官員不會發現。」 而在一河之隔的上海陸家嘴區,房地產商們在為相反的問題心煩,因為這些摩天大樓在夏天被要求必須保持電力供應到晚上11點,專家說,從晚上7點到11點,浦東摩天大樓額外開燈消耗的電能可以支持3萬個家庭在夏天使用空調。儘管政府支付這個額外開支的1/3,地產商仍然叫苦不迭,金茂集團的一位官員說:「金茂大廈,每月額外的電費開支會多達3000美元。」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的主任郭華(音譯)說:「這是關係到建設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問題。」 以此來向坐在外灘的高級餐廳裡,品嚐鵝肝美味的外國人展示中國閃亮的現代形象。
開源不節流 中國已成全球浪費電力的大戶
最近,國有中國能源公司中海油對美國尤尼科公司收購的失敗,凸顯了中國對全球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渴求,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中國的許多城市,浪費與能源利用的低效令人吃驚。按照國家能源研究中心的數據表明,每創造100萬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國的能源耗費是美國的2.5倍,是歐盟的5倍,幾乎是日本的9倍。根據國家提供的統計數據,2003年每生產1個單位的鋼鐵,中國比美國要多耗費10%的能源。上海同濟大學的專家龍惟定說,中國的電站跟美國比,每發1度電要多浪費1/5的能源,中國的空調比世界平均水平多耗能1/5。
專家說,中國很多的浪費源於該國經濟的混合型的本質:共產主義的根基,自由市場經濟的未來。依照市場規律運營的公司正需要越來越多的能源,但是供應能源的主角卻是那些計劃經濟時代創建的國有壟斷公司。幾乎沒有什麼能激勵它們提高效率。
節能要在耗能型產業的基礎上起步。包括電站和工廠在內的工業基礎建於50年代,那時共產黨政府為了追求國家發展不惜代價。籠罩著城市的煙霧和工廠煙囪噴出的黑煙,表明了低等的煤炭和落後的科技仍然是支撐中國工業的重要角色。
曾供職於上海市電業局的史茂榮(音譯)說,在辦公室裡面使用節能燈能夠節省80%的電能,工廠裡的現代機械能削減1/5的能源需求。但是中國公司處於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利潤微薄,它們更傾向於認為,採用新科技增加了今天的成本,而不是節約了明天的開支。
浪費問題也困擾著發電和傳輸。為了提供工作崗位和地方稅收,市屬和省屬的電廠面臨著購買本地煤炭的壓力,即使成本比使用其他的能源更加高昂。各省市投入了幾十億美元建造新電站來緩解能源短缺,這項舉動讓政府,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工業官員為還清國有銀行的貸款而焦頭爛額。廣東省是一個臨近香港的蓬勃發展的經濟區,現在它差不多要消耗中國1/6的電力供應。雖然相鄰雲南、貴州兩省的電價低廉,但國有工廠和電力公司仍然要花費高3倍的價錢從本地的電廠買電。「人人都擁護大電站」,上海大學的專家言茂松說。他估算,這個問題佔了中國東部能源浪費的1/10。
專家說,電網科技落後,年久失修,不堪重負,多達1/10的電能在路上就白白浪費了。儘管政府允許民資和外資進入發電領域,但是電網仍然由兩個大型國有企業控制著。最糟糕的浪費發生在負責把電力傳送到千家萬戶的國有電力公司。長久以來,它們只保留一定比例的利潤,剩下的全交給地方政府,這種體制讓它們沒有升級改良設備的動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