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6日訊】新特首上台,親中左派提出政府各局設政治顧問由政黨人士擔任之建議,實質上是要在港府中建地下黨系統。現港大校長顧問程介明即有中共地下黨背景。
在「董落曾上」的香港政壇新格局經已塵埃落定之後,發覺中共掌管香港的策略重點,也有了新的側重。中共能夠接受一個「港英餘孽」為特首,並非表示他們誠意遵守「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承諾,而是他們需要贏得時間,加緊實現其黨人治港的美夢,也就是加緊「黨的建設」。香港的地下黨員在這個大原則大方向下,克服自憤自嘆,知道要掌權,還得從踏實的「建黨」工作做起。從種種跡象看來,過去的多年是偷偷摸摸地做,現在是迫不及待,加速地露骨地做了。
馬力和和曾鈺成表達掌權心態
中共統治香港的策略重點轉移,可從幾個方面來觀察。
首先是馬力和曾鈺成分別提出吸納政黨人士,在政府各局設立政治顧問,而曾蔭權則改為由政黨代表出任局長政務助理,理由是可為培訓政治人材開闢新的渠道。親共派急於掌權的心態,昭然若揭。這一建議為多位立法會議員所質疑這是否需要。鄭經瀚說:「這豈不是每個局長身傍都有一個路祥安?」他的指出是真知灼見。筆者認為這是一項極需警惕的建議,慎防中共地下黨深入政府內部,建立各個局的黨之部。這是不容懷疑的陰謀。
九七回歸前,董建華設立特首特別顧問一職,由葉國華擔任,就是中共希望在香港的政府架構之上建立黨委書記制度的先聲。實際上中聯辦內的地下黨之部已經有一位黨委書記存在,不過中共不願意公開他們的身份,因而用顧問的名義以便公開。隱蔽的與公開的兩手同時使用,以便更直接地控制港府。這也可算是香港特色的黨委吧!後來又搞出來的「主要官員問責制」,其目的也是為了在行政會議上建立黨之部。練乙錚在其發表在信報上的「浮桴記」認為董先生治下最大失誤是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本人非常同意。練乙錚說「這個體制改革,出發點模糊,理據貧乏,設計邏輯混亂。」都非常精確。但他觀察出的三大原因都是表面現象。中共的問責制實質是要在行政會議內建黨,那裡管得了甚麼理據邏輯!
程介明在六七暴動中的角色
再看看香港大學為什麼增設了「校長資深顧問」一職,由程介明擔任。據多位友人代為查證,這個職位在港大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個職位是如何在港大的高層得以通過而落在程介明的身上?他是老資格的長輩?是學有所長,有超凡的學術研究?他以何資格去當這個資深顧問?有朋友認為這是港大給他的一個虛位,並無實權。但筆者認為,事情絕非如此簡單,我們真要小心加以追查。
程介明香港大學畢業後任教於培僑中學,後又出任培元書院校長,更是教統會三頭馬之一,任港大副校長六年,任期屆滿後出任校長資深顧問一職時正是「民調風波」之後。據明報報導:「港大民調報告最後裁定前校長鄭耀宗意圖干預學術自由,或多或少與程介明作證時,直指鄭曾屢次提及特首或其身邊人,並不喜歡鍾庭耀的調查有關…」。現在看來他是果斷地棄卒保帥,以免夜長夢多,並非為謀長一職,而是從一個領導者(黨委書記?)的屢次去處理港大的危機。
據回憶錄《阿札尼亞的歌Song of the Azalea…》作者柯其毅的回憶:他曾是「學友社」舞蹈組的地下黨員,也是「學友社」核新黨組的成員之一。本來不認識程介明,可在六七年暴動期間卻和他見過了面。那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見的面?事情是當時的抗暴情勢正如火如荼的發展,地下組織要籌備遊行示威行動,並且也要組織「學友社」的官津補私學生參與。柯其毅被他所屬的中共地下黨領導人盧壽祥(漢華中學數學教師,後調職新華社,現已離世)通知,派他去與學界代表程介明會面,目的是獲知有關遊行示威的安排細節。盧通知柯見面的時間地點,但沒有地下關係接頭符號,只有程介明這個名字。當天柯其毅去到北角培僑小學,向門房公友說明找程介明,因此雖未謀面也知出來見面的必是程介明了。會面共約半小時,程向柯交待了遊行示威的時間地點和結集隊伍的符號,以及撤退時應注意的事項。(有關遊行詳情,請參與本人另文「上街的聯想」)
這是一次由地下黨組織特別安排的會面。遊行細節不是由盧壽祥通知,而是由程介明來通知,可見程介明是遊行示威具體細節組織策劃人之一,而他也是由地下黨組織的安排和通知才可能與柯其毅會面。可見,程介明絕非普通一般學者,港大已有了地下黨之部。讓他走出前台,代替那位地下的黨支部書記,用公開擔任校長資深顧問的形式,讓程暴露其身份的另面,實在是「民調風波」慘痛經驗教訓所致。整個校長資深顧問一職的設計和安排與葉國華特首特別顧問的設立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共要在港府各局建立黨支部
中共勝利,取得政權與「建黨」的成功是不可分割的,建黨才能建權。中共祖師爺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提到:「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採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係人民群眾的黨。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軍隊,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各革命各革命派別的統一戰線。這三件是我們戰勝敵人的主要武器。」可見,中共的三支命根,以黨為首,建黨是根本。因此,在國內從中央到省市鄉鎮村,在每個機構,企業,甚至外資的之內,黨支部,黨組織無處不在。只有組成了一個個的黨組,中共領導們才能放下心中大石,認為權力已經掌握在手中。建黨起於毛的建軍思想,他在軍隊中創立的建黨的傳統。
毛在《井岡山的鬥爭》中說:「黨的組織,現分連支部,營委,團委,軍委四級。連有支部,班有小組。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換句話說,即不能只有上層的黨支部,也要在中層和下層組成黨支部。在這種體制下,連長,軍長等只是在黨委書記領導下的作戰指揮員。港府內的局不就是『支部建在連上』的連嗎?如果這種體制得以在香港建成,所有特首,局長,校長等都將失去自主性而淪為黨的工具。
不要以為這是老掉牙齒的祖訓,中共雖有千變萬變,在建黨這一點上卻始終沒變。胡錦濤正是老祖宗遺訓的忠誠追隨者。香港的評論也許是礙於中共的淫威,也許是疏於認識共產黨,更也許是利益的計算,都忽略的中共地下黨在香港活動這一因素。
共產黨為什麼一定要弄得全港顧問滿天飛?「顧問」一詞將快要成為黨委書記的代名詞了,難道這也是香港的特產?這是一場自由與專制的爭戰。地下黨像一條大毒蟒,潛伏在地下,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地推銷惡毒的專制主義。誰知道,自由卻像一把火炬,照亮人們的心,也照的毒蟒無所遁形。練以錚的心就是自由之火炬所照亮的了的。從歷史的長河看,自由與專制的戰鬥,總是以自由的勝利為終結的。香港有百年的堅實自由傳統基礎,共產黨的專制主義必然失敗!
二零零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梁海涵:前香港中共地下黨員,現居加拿大)
轉自2005年8月開放雜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