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8日訊】〔本報特派員曹郁芬、駐歐洲特派自由時報記者胡蕙寧 ╱倫敦現場報導〕「女王向奧運英雄致敬!」「我們終於有機會告訴世人倫敦可以做什麼!」當倫敦市民打開報紙,還沉浸在成功申辦奧運的喜悅中時,一系列精密策劃的爆炸案頓時讓倫敦人陷入悲傷、茫然和憤怒。而有經驗的外來客,立時的反應就是「倫敦遭到恐怖攻擊了!」
上午九時,正是繁忙的倫敦市民和成千上萬觀光客經由公車、地鐵向倫敦市區集中的時刻,一輛觀光客最喜愛搭乘的露天雙層巴士在羅素廣場附近傳來爆炸聲,上層巴士幾乎整個被掀開,場景讓人聯想到伊拉克與特拉維夫。接著幾個地鐵站也傳來爆炸聲,都是在觀光客最多的倫敦市中心。英國廣播公司訪問在現場目擊的美國觀光客有何感想,對九一一事件還記憶猶新的美國人立刻誠實地回答:「我想回家」。
連環爆炸事件發生後,倫敦各出事現場一片混亂,四周濃煙密布,尖叫號哭的人們完全陷入驚恐中,目擊者表示到處都是倒臥的人,能夠走動的也帶著血跡或是破裂的衣服爬出地鐵,倫敦地面上滿是警車與救護車疾駛。
除了倫敦市中心陷入恐慌,整個固線電訊與手機通訊網路也因為驚恐的人們互報訊息而塞爆。警方要求民眾除非有生命危險,不要隨意在這緊急時刻撥急救呼叫線。
一夜之間,英國真是經歷了三溫暖般的情緒洗禮。一個沉靜已久,冷戰後老是在外交上跟著美國行進的英國,似乎又恢復了昔日「日不落帝國」的神采,讓老一代的英國人出了一口悶氣。不過一位美國觀光客表示,倫敦的安全戒護措施是鬆散的,地鐵和博物館沒有安全檢查,在登上「倫敦之眼」這座透明,可以居高臨下觀賞倫敦市全景的地標物時,只有一名警衛客氣地翻了一下遊客的皮包。很難想像紐約世貿大樓的爆炸案如果發生在「倫敦之眼」,會是什麼景況?
悠久、光榮的歷史依舊迷人,繁榮經濟和多元文化所創造的活力使今日的倫敦充滿生氣,但是做為美國在歐洲最重要的盟友,英國是否真的準備好在外交上和美國共同承受全球反恐作戰的後果?爆炸案在恐怖攻擊活動充斥的今天,已經算不上是震撼了,但是心理層面的影響難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