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保健 (三):易患疾病防治(中)如何防食物中毐?

人氣 2
標籤:

二 食物中毐 

夏天的疾病除了中暑之外就是腸胃科的疾病了,輕則腹痛噁心,上吐下瀉,重則下脫血死亡。而不同的病原菌引起腹瀉的臨床表現是不同的。認清各種腹瀉的不同特徵,有利於隔離不同的病人,避免交叉感染。

(一)噁心嘔吐症狀:

食物中毒–各種不同的病毒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大體為嘔吐比較明顯,多在腹瀉之前先有噁心、嘔吐,繼而出現腹部絞痛和腹瀉,吐瀉過後可有症狀好轉的感覺,屬於“先吐後瀉”。

痢疾–痢疾的腸道病變部位較低,所以,痢疾的嘔吐症狀較輕。

霍亂–一般先發生劇烈腹瀉,繼之出現嘔吐,嘔吐為噴射性的,噁心的症狀不突出。屬於“先瀉後吐”。

(二)腹痛下瀉:

食物中毒: 致腹瀉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沙門氏菌腸炎、細菌性食物中毒、大腸桿菌、副溶血性弧菌…等,有明顯的腹痛,病原菌可產生腸毒素導致大量水分從腸道內排出。水樣便或血水樣腹瀉。
  
痢疾–痢疾桿菌主要侵犯且乙狀結腸和直腸為主,腹痛明顯,結腸黏膜發生潰瘍、脫落、出血。使人總有便意。有人形容痢疾的腹瀉情況是:“十分鐘一次,一次十分鐘。”意思是痢疾腹瀉的次數頻繁,每次總有便不淨、排不完的感覺而不願結束排便,但每次排出的大便量並不多。醫學上稱這種感覺為“裏急後重。

霍亂–很少有腹痛的感覺,但腹瀉是最嚴重的。而致使膽汁分泌減少或停止,加上腸液的稀釋,使原來被膽色素染成黃色的大便變成清水樣或淘米水樣的大便。所以,人們形容典型的霍亂大便是米泔樣大便。

(三)發熱症狀: 主要是因為病菌的毒素已侵入血液。

痢疾桿菌的內毒素、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均可侵入血流,因此感染後有發熱的表現。
霍亂菌及霍亂毒素均不侵入血流,因此霍亂早期不發熱,只有一些嚴重病例可在恢復期出現發熱。

預防腸胃科的疾病當然就要了解是怎麼「病從口入」的,從而防患之:

  一、路邊攤吃東西不要隨便買隨便吃:路邊小攤衛生條件差,沾染細菌的機會大,尤以肉製品為重。

二、冷熟食必須分開製作分開儲存:夏天人們喜歡吃涼拌菜,涼拌菜要洗乾淨,並用開水燙後,加醋、薑、蒜拌勻才能食用。另外涼菜的特性與熱菜根本不同,混在一起容易變質,故要使用專門的刀、板切割,儲藏時必須用專門的冷藏設備。並且不要生食近海甲殼類和貝類產品。

  三、熱菜一定要煮熟蒸透:尤其是魚、蛋、肉類等食品在食用前必須蒸熟煮透,才有效去除農藥及各種添加劑等有害物質,但要注意的是有些毐素是高溫也無法消除的,如發芽的土豆和未成熟的番茄中含有的龍葵素、鮮黃花菜中的二氧秋水仙堿、黴變的花生玉米中的黃麴黴素等。

  四、不在熱食後立即冷食:也有人習慣在吃飯後馬上接著吃西瓜等降溫冷食,這時冷熱不均刺激著腸胃,進而引發拉肚子、胃痛、痢疾等症狀。

五、剩青菜不要再熱來吃—尤其是綠葉蔬菜中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鹽,硝酸鹽是無毒的,但蔬菜存放、烹飪過程中,如果週期過長,硝酸鹽就會被細菌還原成有毒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能使人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轉化為高鐵血紅蛋白,失去運送氧氣的能力,出現程度不同的缺氧症狀,如嘴唇及指甲甚至全身皮膚青紫、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重者可出現昏迷抽搐,甚至死亡,這在醫學上叫“腸源性紫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竹姿
竹姿 人氣 0
台羅東林管處七月二日舉辦森林溫泉雙浴活動
台太平山森林仲夏夜之夢音樂會 七月登場
夏日太平山享受森林浴  聽音樂消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