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二十九日電)針對中國衛生部門揭發有不法商人利用豬欄內含有大量細菌的污水加速發酵「普洱茶」,藉以標榜價值不菲的陳年普洱茶銷售,事件引起香港衛生部門及業界高度關注。
廣東茶業界人士日前向廣州「信息時報」爆料指出,當地不少奸商在又潮又髒、滿地蛆蟲的豬欄內把「未夠年分」的普洱茶葉「速成」發酵,還淋上坑渠水和香精,人造「陳年普洱」。據稱,這些「豬欄普洱」有一股馬尿味,一餅三百五十克賣價高達二千元人民幣。
對此,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副總幹事劉燕卿表示,茶葉如果放在豬圈發酵,在毫無阻隔的情況下,會有大量細菌積在茶餅上,市民飲用時未必會洗茶葉,會直接把細菌吞食,情況令人憂慮。
劉燕卿指出,消費者難憑肉眼分辨出用「速成」方法發酵的茶葉餅,呼籲消費者盡量到信譽良好的茶莊選購。
專責監察香港食物衛生的食物環境衛生署發言人表示關注事件,將會追蹤調查。
發言人指出,中國茶葉如果是經正常途徑來港,都必須經過國家質檢局監察及確定品質無問題;另外,進口茶葉不用預先向食環署申請。
港九茶葉行商會理事長林鎮浩認為,利用污水加速茶葉陳化其實等同於自取滅亡,他說,「灑污水會使好茶葉易變壞,而且喝進口內時就知道是真是假,欺騙不到人」。
不過,林鎮浩擔心香港有食店或酒樓未有經本地茶葉批發商入貨,而是自行在中國購入,或買來歷不明的水貨,他將與業界商討如何禁止這類普洱茶流入香港。
官方統計處的資料顯示,香港今年上半年從中國入口的普洱達九百三十八公噸,佔整體中國茶葉入口量逾三成六,數目驚人,可見港人非常喜愛喝普洱茶。
普洱茶原產雲南,但發酵技術則數香港人的最好,早在四十年代己掌握到利用香港獨有的潮濕氣候,揣摩出發酵普洱茶的技術,之後更把技術傳到廣東,再由廣東人傳授雲南的茶葉商。
香港的茶商把生茶餅放入潮濕及荒棄不用的倉庫之中,讓茶餅吸收倉庫的濕氣從而演變一種自然發酵及特殊化的程序,時間一久便會變成熟的普洱茶。港人後來後來更鑽研出獨有的人工技術催化過程,可把普洱茶的發酵時間縮短,現時在市面售賣的散裝普洱茶葉,部分便是透過人工催化技術而來。
但價值高的普洱茶葉,當然是愈陳愈貴,前陣子一些在四十、五十年代出產的普洱茶再次重現市場,當時拍賣一個茶餅,價值可高達二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