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二十二日專電)美國經濟學者指出,雖然中國人民銀行公告人民幣不再緊盯美元,而將參考多種外幣幣值做有限度的浮動,中國官方還是可能會干預,讓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維持在八點一一人民幣兌換一美元的水準上下。
渣打銀行上海分行的資深經濟專家史提芬.葛林(Stephen Green)為華爾街日報「回顧與展望」專欄撰寫的分析指出,中國結束已經施行十年的人民幣匯率緊釘美元的政策,改而採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雖然小幅度的升值不可能對於資產分配或是中國的經濟有太大的影響,人民幣升值還是有可能引發市場上的緊張情緒,例如投資人擔心中國會減少購買美國國庫券而急著把手中的國庫券先脫手。
葛林指出,過去十年中國藉著人民幣釘牢美元的政策而維持其貨幣的穩定,讓外國廠商放心在中國投資,不但促長了中國的外銷工業,對於全球經濟也有幫助。
他表示,中國政府決定在這個時刻讓人民幣升值,因為從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來看|今年第二季的經濟成長達到百分之九點五,國內投資意願高,零售業銷售暢旺,出口強勁,通貨膨脹率低|應是好時機。
葛林認為,中國官方還是可能會干預,讓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維持在八點一一人民幣兌換一美元的水準上下。中國人民銀行還需要一些時間來運作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動的機制。他們可能先試行幾種模式,再取其中最好的方式。由於中國國內並沒有對沖市場的機制,人民幣每天浮動的幅度預期非常有限。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的新機制象徵人民幣長遠的升值的開始。葛林指出,這是一項相當大的挑戰。中國必然要小心謹慎,不可陷入日本在一九八零年代的困境。日圓自一九八五年對美元大幅升值,導致兩度資產泡沫化危機及長達十年的經濟不振。殷鑑不遠,中國要避免錯誤,同時又要符合各方的期望,的確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