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日訊】(中華網報導)作為演員,從數量來說,他演過的電影不算很多,但很多影片在中國電影史上都有著很重的份量;作為老師,從年齡來講,他算不上是個老教師,但在其任職的北京電影學院卻是一位資深教師。謝園講述了其表演和教學生涯中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中學時代「鸚鵡學舌」讓老師繞道走
謝園是地道的北京人,家就在北大和清華附近,兒時玩耍的天堂就是跟小夥伴去未名湖撈蝦米、臨湖軒捉迷藏。可能因為是半個滿族人的原因,謝園從小就喜歡養鳥、養花,過悠閒而無拘無束的生活。1971年,謝園入讀北京清華園中學,他經常惡作劇地模仿各位老師的說話和講課,很多老師在路上碰見謝園都是繞道而行。「校長氣得不行,永遠是敲著桌子說不出話來,顫抖得一塌糊塗。」頗有模仿能力的謝園那時並未想過要當演員,他的夢想是考上北京大學考古系。文化成績不理想的他,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成績距離分數線差了200多分,復讀一年後依然沒戲,謝園的自尊心受到沉重打擊。
1978年,正好北京電影學院開始恢復大學本科各專業招生,那一年的報考者將近有6000多人,而表演系的錄取名額是32名,謝園差點沒考上。「當年參加考試的老教師說我太懸了,如果錄取30個,就沒有我和另外一個男同學了,因為我是羅圈兒腿。」
電影學院搞惡作劇嚇壞張鐵林
1978年考上電影學院的如今大多已是中國電影界的中流砥柱了,他們那一撥人有一個共同的稱呼———78班。在「78班」那一屆的100多位學生裡,包括了今天已經是中國電影核心人物的陳凱歌、顧長衛、何群等人,而當時謝園所在的表演系同學中,則有方舒、沈丹萍、張豐毅、張鐵林等人。因為很多同學入學之前已經有了豐富的實踐或表演經驗,謝園在班裡並不顯得特別突出,他不像中學時代那樣「鸚鵡學舌」,而是「冷眼旁觀」,在心裡模仿和學習。
生活中,謝園依然喜歡惡作劇,他聯合呂麗萍的哥哥呂小剛和賈東朔把張鐵林嚇了個半死。「呂小剛有一回喝多了,把桌上張鐵林涮毛筆的水喝了,我們幾個就商量嚇嚇張鐵林,因為他形象好、成績好,恨得我們咬牙切齒。我們扮成白蝙蝠潛伏在張鐵林打開水回來的路上,等他一出現,我就『飛』了出來,張鐵林被嚇得躺在了地上,起來便大罵我們。」四年的電影學院生活,謝園用「這一生不枉此行、不虛此行」來形容,「能夠成為這一代人,真是『汽車軋羅鍋,死了也直(值)』 了。」
留校任教只因「形象一般、沒有演技」
畢業時,當謝園滿懷信心地準備大顯身手時,老師給他的「形象一般、沒有演技」的八字評語對他打擊極大。因視力原因分配八一電影製片廠未果後,考慮到北京電影學院是塊寶地,進可攻、退可守,謝園留校了。可表演系人員膨脹,謝園只能留到教務處學生科,專管分發助學金和學生宿舍樓衛生的設備。不知何時才能去表演戲教書,那時的謝園有很多抱怨。「我很感謝導演系的謝小晶老師,他讓我明白了自己的才疏學淺、不諳世事,所以我才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開始了一點點的累積。」
真正當了老師後,謝園也經歷了一段生澀的過程。本應上幾個小時的大課,他講了幾十分鐘就發覺再無內容可講。不過,現在的謝老師不用備課,就能信手拈來。謝園說:「教學這條道路我還是會繼續走下去,因為上課時同學和老師之間的這種交流實在是太有感染力了。」
戲入佳境憑借「小人物」翻身
教書之餘,謝園也參演了一些影視作品。1987年,謝園出演了陳凱歌的電影《孩子王》中的男主角,他扮演的是木訥、邋遢的老桿,儘管影片公映並不理想,但在圈內影響極大。不久,謝園又憑借在電影《棋王》中的出色表演獲得1989年度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在此之後,他逐漸試著改變戲路,先後接拍了一些具有嘗試性的角色,比如電影《寡婦村》。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謝園憑借在電視劇《愛你沒商量》中飾演的高強和《上海一家人》中飾演的阿祥,使他的演藝生涯達到了另一個佳境。
這些年,忙於教學的謝園的作品越來越少,連好朋友梁天也開玩笑地提起了意見:「我希望謝園繼續模仿下去,多演點戲;在藝術道路上再對自己要求嚴一點,特別是對劇本的審查和台詞的修正上,再下點工夫。」(http://www.dajiyuan.com)
金雞獎影帝講述往事 謝園扮蝙蝠嚇趴張鐵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