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廖真翊北京十九日電)中國外交部今天宣佈第四輪六方會談將於二十六日在北京舉行。北京學者分析,這場會談背負各方高度期待,應可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是若期待一舉解決北韓發展核武問題,「就太不切實際了」。
稍早有媒體披露,為了「將談判進行到底」,與會各方正在考慮改變會談方式,並延長過去三輪會談的四天三夜會期,有學者認為,延長會談時間或許能加深各方對彼此的理解,卻不能寄望這次會談就能解決朝核問題。
曾任北京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被視為中國前任副總理錢其琛重要智囊的薛謀洪認為,在美國與北韓都有意推動六方會談進程的此刻,第四輪會談「向前走的可行性比過去高」,但不意味這會是最後一輪會談。
他說,美國確實很希望這次能取得成果,甚至提出要談一個月左右。在美方意識到不可能在東北亞發動另一場戰爭,北韓又亟需經濟援助的現實下,雙方都有意思朝好的方面走,即使僅前進一小步也有重大意義。
至於第四輪會談能取得什麼樣的成果,薛謀洪認為,透過六方斡旋及各種形式的雙邊、三邊對話,在如何補償北韓、如何取信美方等方面,都有可能獲致共識。
隸屬中國外交部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亞太研究室主任晉林波則直言,雖然與會各方都有意推進六方會談進程,但是第四輪會談的重點應該是讓各方適應彼此。
他說,想要在這一輪會談畢其功於一役「就太不現實了」,這輪會談會有進展,但絕不是最後一次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