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樹人編譯報導)7月7日,倫敦地鐵發生自殺式恐怖爆炸事件,造成多人死傷。這起恐怖襲擊是由穆斯林極端分子策劃的。這使國際社會更清醒的認識到恐怖主義的邪惡,同時,人們也變得更加堅強,勇敢的去面對恐怖主義。
澳籍教授約翰•塔洛克(John Tulloch)當日親身經歷這場生死劫,終於倖存下來。當事後回憶起那段痛苦的經歷時,他描述說:「那就像一場夢魘」。
專門從事新聞傳媒和文化研究的塔洛克教授現任教於倫敦的英國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與位於威爾士的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他曾寫過一篇題為《生活中總有危機在》的報告。
7月7日早晨,當他踏上倫敦地鐵時並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地鐵將會發生自殺式恐怖爆炸事件。
7月6日晚,他工作到很晚,為布魯內爾大學的一個學位頒發儀式做準備。當晚他本應乘火車去卡迪夫大學,但決定繼續在倫敦多呆一晚。這是他做出的第一個致命的決定。
7月7日早晨,在踏上火車之前,他做出了第二個致命的決定。他選擇坐在第二節車廂,這樣當火車到達柏丁頓火車站(Paddington)時,他就可以在離地鐵出口最近的地方下車去趕開往卡迪夫的火車。
火車車廂裡開始很擁擠,後來有一批乘客下車後,塔洛克教授就把隨身攜帶的行李包攤開放,他也隨即換了座位。
隔一、兩個座位,有2個美國女學生,車廂裡有人在研究地鐵地圖,有人在看報紙。
塔洛克在病床上回憶說,當時火車剛剛離開Edgware站。他的記憶中沒有炸彈爆炸的聲音,他當時什麼也沒聽到。
「當時我只見到黃色的光,視線所及,車廂,人群,所有的東西都被拉長了。我並沒有感覺到疼痛也沒聽到任何噪音,當時我倒在地上,身上全是血,眼鏡也被炸飛了,周圍一片黑暗。我想我肯定是受了外傷。」他繼續說。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所以我就翻到那2個美國學生那邊向她們求助。她們也渾身是血,躺在地上。」他講道。
看到其他乘客也受傷了,塔洛克教授以為發生了火車事故,但事情的起因更邪惡。
這起由穆斯林極端分子製造的恐怖爆炸事件,造成數百人受輕傷、重傷或被炸死。人們把這起恐怖事件稱為7.7事件。
塔洛克教授說:「爆炸過後,震驚之餘,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自己的心態還比較積極,因為我知道四肢完好。我的雙腿還能走動,對此我感到非常高興。我在車廂裡走動,一方面是想看我能否找到行李,還有就是我很慶幸自己還活著。」
「本來我不應該在車廂裡走動,因為當時地板上被炸的到處是洞。我當時看到與這趟火車相鄰的火車上燈火通明,裡面的人們安然無恙,而我這邊車廂裡的人們都倒在地上,我還能看到人的屍體。」 他接著講到。
教授這樣描述車廂內的情景:「車廂裡沒有多少嘈雜的聲音,偶爾能聽到人們的呻吟。當時的情形讓人感覺恍若隔世,地鐵中人們恍惚的身影或站或動,置身其中簡直就像在夢魘中。」在承受著耳鳴、身體上的傷痛時候,心神恍惚的教授遇到了救星。這是一位名叫克萊格的英國皇家空軍軍官。他曾接受過醫療急救訓練,他擠入這節車廂,來照顧塔洛克教授和其他傷者。
克萊格打破了在地鐵車廂裡不與陌生人交談這一嚴格的社會準則。他開始與教授攀談起來,以使教授保持清醒。
塔洛克教授回憶說,當時克萊格與他坐在一起,一直對他說:「約翰,坐起來。」
在克萊格趕來救助之前,教授經歷了30-45分鐘難熬的等待時間。急救者們感到後,他們扶著教授走過火車車廂。當看到其它車廂幾乎完好無損時,教授感到非常震驚。
當被架到車站臨時急救室時,教授才意識到自己的眩暈是如此嚴重。他感到腳下的人行道在晃動。教授一被送入醫院,就有近10名急救人員上來救護。有人來處理他的傷口,有人把他的隨身物品摘除,拿去給法醫檢查。
他們把他所有的私人物品放入袋內,連他祖父50年前60年婚姻紀念的金錶也被拿走,放入袋裡。對於教授來說,這感覺使他想起澳洲森林大火後,人們痛失私人照片時的悲傷情形。
讓教授感到慶幸的是,他自己只是身體受了輕傷,而有很多人在爆炸中喪命,也有人受了重傷。他開始變得樂觀起來。
到上週四晚上,塔洛克教授感到自己情況好起來了,也有精神了。週五早上,他還與查爾斯王子會面。當時他非常放鬆,心情也很好,查爾斯王子心情也很輕鬆,所以他們好好聊了一陣。
週五晚些時候,醫生告訴教授,他週六就可以出院。教授就想出去走動一下,好讓雙腿強壯起來,那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的眩暈有多嚴重。他連去接床邊的電話都需要慢慢轉過身去、費很大勁才行。
下周,塔洛克教授的兒子們會從澳洲飛到倫敦看望他。他一直渴望見到家人。但劫後餘生的他對重新回去乘坐火車上下班還是感到憂心忡忡。
教授說,「研究過危機問題的人都知道,對危機的想法就像危機本身一樣重要。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將是很難解決的一個問題,我經常需要坐火車。」
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塔洛克教授說:「現在我有意的把這些想法放在一邊,我現在需要做的是解決眩暈的問題。然後我才會去設法解決那個更大的問題。醫生們說,我還需要至少2個多月的時間才能回去工作。」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