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十日電)根據多項數據顯示,國內上班族已進入「停薪冰河期」,甚至因薪資成長落後物價上漲速度,而出現「實質薪資負成長」的狀況。保險業者提醒,上班族理財先考慮保險,尤其是主要的家庭經濟負擔者,更應該妥善規劃保障,才能無後顧之憂累積財富。
根據近期一項跨國企業薪酬趨勢的調查發現,在14個受訪的亞太國家中,台灣上班族的薪資成長率(薪資增加減通貨膨脹率)僅0.8%,是受調查14個國家中最後1名。
再依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每人每月平均薪資為4萬3021元,僅較前年增加1.74%,扣除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1.62%,實質經常性薪資反而減少0.5%,而今年前4個月的實質經常性薪資更呈現0.8%的負成長,此外,油價、水電及各項民生消費用品也醞釀漲價,因此理財規劃更要有恆心及耐力,才能靠「死薪水」完成人生各階段的財務需求。
瑞泰人壽總經理包道霖觀察,他發現台灣民眾的理財觀差異很大,一種是非常積極投資,但往往不做研究只聽明牌,常常賠得很慘,特別是領死薪水的上班族,貿然投資的結果,讓許多人的退休美夢破滅。
另一種是將錢存在銀行完全不理財的人,由於國內已面臨「負利率時代」,1年期平均定存利率為1.65%,通貨膨脹率為1.7%,存款利息收入比物價漲幅少,錢存在銀行愈存愈不值錢,也無法順利達成退休的理想。
包道霖表示,上班族理財先考慮保險,尤其主要的家庭經濟負擔者,更應該妥善規劃保障,才能無後顧之憂談財富累積。靠薪水收入理財應養成先儲蓄後花費的觀念,設定目標後按月提撥須存下的金額。
他建議可透過「投資型保單」結合壽險與投資的優點,一方面增加壽險保障,另方面可因投資型保單獨有的定期定額強迫儲蓄,以及分散風險的資產配置方式,讓小錢也能長期累積成就可觀的退休金。
在極端保守與冒險的族群中,尋找理財方法的第一個課程應是認識「風險與報酬」,例如過度保守就犯了投資不足的毛病,只要慎選投資工具,要讓小錢累積成財富並不難。
包道霖表示,透過「投資型保單」基金投資標的配置,以長期有紀律的行動,將投資分散在多種基金、產業、貨幣及地域,以追求穩定的報酬,根據過去的投資經驗,長期下來報酬率將優於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