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日訊】自動“當選”香港特首的曾蔭權到北京就職﹐總理溫家寶提出“士不可以不弘毅”和主席胡錦濤的“任重道遠”要求後﹐回香港走馬上任了。回香港後正好香港暴雨﹐市區鬧水。雖然香港人視水為財﹐盼望豬籠入水﹐但是曾蔭權還是立即視察災區﹐以示與前任董建華“慢半拍”的區別。
未來曾蔭權要面對如何處理與中央政府﹑香港市民和香港土共的關係﹐他再能幹﹐都不容易對付。雖然泛民主派對曾蔭權的作為很多意見﹐但是到底他們“在野”﹐也是北京的眼中釘﹐因此翻不到哪裡去﹐但是香港土共因為“血統”比曾蔭權純正﹐在北京有比曾蔭權更廣泛的人脈﹐最主要的是利益衝突(權力的分贓)很難擺平﹐恐怕是未來曾蔭權面對的最麻煩問題。
6月27日的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曾蔭權坦稱與親共議員因為歷史原因有隔膜﹐希望在“一國兩制”下共同為香港而努力。但是親共議員沒有放過他﹐當年從港同盟(民主黨前身)投靠中共外圍組織民建聯的劉江華還是就曾蔭權競逐特首時聲稱自己是“政治家”而大事挖苦。更有親共議員罵曾“陰毒”。搞得心胸本來就不那麼寬廣的曾蔭權也有點動氣。
由於對曾蔭權出任特首﹐公務員裡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所以曾蔭權曾經和被董建華打入冷宮而“外放”出去的舊部署敘舊﹐以示他的勢力﹐也給市民盼望港英“復辟”以期望。這種做法即使北京能夠諒解﹐香港土共也備受刺激。所以民建聯與親北京的工商界政黨自由黨質疑曾蔭權要搞“公務員黨”。民建聯是意識形態上的反對﹐自由黨是擔心搶走他們的風頭。
更微妙的是曾蔭權在競逐期間﹐土共向他提出的政治交易條件﹐由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建議在政府各局長下面設立“政治顧問”的職務﹐企圖模仿當年中共初建政時﹐以各部委的“黨組書記”來領導非黨員的部長﹐能夠有資格出任“顧問”者﹐勢必是在民建聯內部的中共地下黨員。這個要求非常辛辣﹐曾蔭權不敢拒絕﹐聲稱會“研究研究”﹐但是“政治”兩個字也太敏感﹐擺明要“政治領導”﹐所以被他改為“政務助理”﹐那就要涉及許多其他業務﹐以鬥爭起家的共產黨黨棍就難以勝任了。
但是事情還沒有結束﹐在答問大會上﹐曾蔭權乾脆連“政務助理”也否定掉﹐因為擔心會分化公務員。因此提出不如聘請“練習生”。曾是作為培養幹部來提出的﹐讓他們在政府機關“練習練習”。但外人聽來﹐還不是請officeboy?對這樣的演變﹐土共如果不報復﹐就不是土共了。所以後面還會好戲連場。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