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7日訊】(亞洲時報記者林綺慧6月6日撰文)香港—眾所周知已為中國中央政府欽定的曾蔭權,近日非常努力地推動競選工程,積極爭取支持之餘,更不遺餘力地打擊挑戰者。縱然從所有參數來估量,曾蔭權接任香港行政長官一職並無懸念,但他仍然害怕會落敗─於6月16日。
按照法律規定的行政長官補選日期是7月10日,但在曾蔭權的認知中,要等到那一天經過投票才勝出,其實等如輸了。他衡量勝出的唯一標準,是7月10日有沒有需要投票。
曾蔭權就這一點說得很明白,他在6日公開表示,“我希望得到所有人(796名選舉委員會成員)的支持,不是只有部份人的支持,大家知道有提名的程序,提名的程序就是一個初選,我希望在初選中是完全成功。”
為了成為唯一選舉候選人自動當選,近日積極爭取提名,他此舉不是怕自己在投票中得不到多數而落敗,而是怕在選舉中,傳統親北京人士等會利用此機會投棄權票,令他在不少的棄權票數下當選。
為圖無須投票,曾蔭權5日批評有挑戰者爭取提名的行為不道德。有意參選的民主黨主席李永達提出“一票兩投”概念,呼籲不想行政長官在無對手情況下自動當選的選委會成員,可以只提名他參選,令他能獲得最少100個提名,取得參選資格,而在投票時將選票給予其他候選人。
曾蔭權5日與部份選委會成員進行閉門會議,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會後引述曾蔭權在會中指,“一票兩投”是不道德,並表示,“若你們提名的一票肯支持我,便能讓李永達早一點脫離痛苦。”
根據《行政長官選舉修例》參選人需取得最少100名選委會成員提名,才可成式成為候選人,若截止提名期結束時,只有一名候選人,便不需進行投票選舉,而自動當選。
情況一如董建華2002年參加第二任行政長官選舉時,共取得714名選委提名,阻止了其他人可能取得足夠提名與他參加競選。這種取得絕大部份選委提名的方法,令原本不記名的選舉,變相成為記名投票。
第一屆行政長官選舉,包括董建華在內共有3名候選人,但北京中央政府在第二屆選舉中,反而要防止其他人參選,其中一個原因是,有意參選的包括素有“香港良心”之稱的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而中聯辦怕董建華會在不記名選舉中落敗,所以要為董建華打保票,取得唯一提名。
曾蔭權這次不想進行投票選舉,不是怕落敗,而是怕贏得不漂亮。曾蔭權有信心,以傳統親北京人士佔主體的796名選委,不會在選舉中投票予一直被他們視為“反中亂港分子”的李永達。
但另一方面,在中央政府強力“護航”下,曾蔭權亦難以確保,一直對他有意見的傳統親北京人士,不會利用不記名投票機制投下棄權票,來表達對他的不滿,令他在當選的同時,只拿個低票數。
傳統親北京人士在選委會中佔有很大比例,曾蔭權這次行政長官補選中,難免要極力爭取他們的支持。當中,曾蔭權跟隨中央政府,從16年來的經濟成就角度來看六四事件的說法,被不少市民批評,有市民致電電台節目形容曾蔭權參選後 “面目猙獰”。
曾蔭權一方面要走親中央政府和左派的路線,另一邊又怕做得過火引起中間派的專業團體不滿,改為支持李永達。曾蔭權5日表示,直至當時為止,仍未取得任何一個社會福利界的提名,顯示出曾蔭權多少有些擔心,怕李永達能在專業團體中突圍,取得100個提名,正式成為候選人,需要在7月10日進行選舉投票。
因此之故,蒙中央欽點的他也必須切切實實地拉票。
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網站6日公佈的調查顯示,在6月1至3日的調查中,受訪市民認為曾蔭權出任行政長官的合適程度評分有77.6,遠遠拋離其他對手。另外兩名有意參選人李永達和詹永達得分都不及格,分別只有39分和29.6分,由此可見在市民心目中,大家都認定曾蔭權是下任行政長官適當人選。
這次行政長官補選的選舉戰場,並非7月10舉行的投票選舉,而是截止6月16日的提名期,曾蔭權所看的成敗亦不是當選與否,而是能否取得絕大部份選委支持,如董建華般自動當選。(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