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人才不足 珠三角經濟發展陷入瓶頸

標籤:

【大紀元6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趙彥上海四日電)中國大陸引進外資且實施開放經濟最早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現正面臨國際化人才嚴重不足的窘境,一般認為,這是因為國際化腳步過於快速,但相關人才培育欠缺全盤計畫所致。

隨著珠三角經濟快速提升,產業配合升級更是刻不容緩。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學院教授彭劍鋒認為,轉型過程中出現人才不足問題更加凸顯,也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

近日在深圳舉行的首屆「珠三角產業升級和人才競爭力」會議中,人才問題更是學界和產業界最感憂心的問題。

中華英才網總裁張建國提出數據指出,經濟開放以來,十六萬名自外國學成返國的「海歸人」中,大多分佈到大城市,北京約四萬人、上海約五萬人,最早實施自由經濟的深圳只有六千五百人。

鑑於具有國際觀的海歸人才往珠三角發展人數偏低,中國南方有些大學院校開始開設相關學系培育人才,例如,上海外國語大學今年實施第二年第二專長培訓的經濟人文類「第二本科招生計畫」,但招生人數僅七百人,對於需才甚恐的情況恐怕難解燃眉之急。

在中國大陸經商多年的台灣人士觀察認為,主要癥結在於外國企業湧入上海或珠三角地區的速度太快,更重要的是官方欠缺前瞻性眼光,未能及早規劃才會導致這般窘境。

相關新聞
一代賢君唐太宗(十九)文武將相各有所長
牧夫:陳逸飛的道路
研發替代役 擬明年實施
每個孩子都是人才〈第一章8〉人人都有舞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