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9日訊】(據中華網6月29日報導)由趙雅芝、斯琴高娃、劉衛華等實力派演員主演的25集電視連續劇《青花》經過近一年的精心製作,已經順利通過廣電總局審查,將於2005年7月9日起在北京電視臺黃金時段全國首播,並將在全國各電視臺陸續播出。6月28日下午,《青花》所有主創人員彙聚北京,為該劇造勢。
《青花》講述的是民國時期發生在景德鎮的一段曲折故事,以傳世國寶“青花日月樽”為線索,把薄家、司馬家兩代人的愛恨情仇表現的跌宕起伏,把中日兩個民族的恩恩怨怨展示的盪氣迴腸。瓷器如人,或濃豔凝重,人如瓷器,或柔和淡雅,這部戲既反映歷史,又表現人性,是我國瓷業發展歷程、瓷人生存狀況的一個縮影。製作方認為,《青花》是一部絕對值得期待的大戲!
攜“藍水河”之餘威,造“青花瓷”之經典
《青花》的主要創作班底從編劇到導演再到製片人都是《走出藍水河》的主創人馬。熱播完的《走出藍水河》不僅在全國地引起了觀眾熱烈反響,創造了驚人的收視率,還得到藝術部門的認可:在第三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上,《走出藍水河》受到了電視節評委、專家、發行商及諸多新聞媒體的極大關注和贊許,中央電視臺破天荒地就一個“電視節目展位”作了首家現場報導;導演平江鎖金和主要演員斯琴高娃雙雙獲得第四屆“中國電視藝術雙十佳”榮譽,據調查機構顯示,《走出藍水河》是2004年度全國播出頻次最高的電視連續劇,甚至超過了《天龍八部》、《別了,溫歌華》等熱播劇。
《青花》全體創作人員的初衷和目標是繼續沿著“人文”、“人性”、“人生”的人本主義思路,不斷地挖掘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並賦予它以時代精神,攜《走出藍水河》之餘威,打造關於“青花瓷”的經典作品。
藝術家導演平江鎖金獨特的導演藝術
《青花》導演平江鎖金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畫家和藝術評論家,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大賽上獲獎,出版有散文集、書法集、畫集、藝術評論集等多部作品集,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書畫集《周祥林書法集》、《周祥林畫集》(平江鎖金原名周祥林)也將在2005年6月28日首發。從他的第一部作品《走出藍水河》開始,就試圖將中國書畫中的“氣韻生動”用上去,打破了影視是西方的、油畫的陳見。他甚至在設計場景及人物站、坐、臥的姿勢時,力圖從中國畫中找到出處,這些經過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經典之作,其人物的關係處理也是那樣的經典。他不久前完成的三十四集電視連續劇《月影風荷》和正在拍攝的三十集反映越劇人生的連續劇《飛花如蝶》,是其十部水墨江南系列的前四部作品,都將充分展現水墨江南的韻味。我們在《走出藍水河》中已經領略到了平江導演唯美、凝重、具有深厚歷史感和強勁表現力的導演藝術,在電視劇《青花》中,平江導演繼續發揚了他在多種傳統藝術形式上積累的藝術品格,努力貫通了書法、繪畫、建築、環境、瓷器、電視六種藝術載體之間的隔閡,把《青花》拍成了一部“劇美如畫”、“戲味如詩”的人文大戲,為中國特有的瓷器立傳。
著名作家趙本夫繼《天下無賊》之後推出的又一力作
《青花》的主要編劇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趙本夫,現任江蘇省作協專職副主席,《鍾山》雜誌主編,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津貼的江蘇省優秀中青年專家。趙本夫也是《走出藍水河》的編劇。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刀客和女人》、《黑螞蟻藍眼睛》、《天地月亮地》,小說集《寨堡》、《空穴》、《走出藍水河》等。近年來趙本夫先生的小說不斷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已經成為現在最有觀眾緣和影響力的影視作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說《天下無賊》被著名導演馮小剛改編成電影,由劉德華、劉若英、葛優等明星演繹,在2004年底作為05年賀歲大片推出,好評如潮,更取得了超過一億元的票房佳績。《青花》是著名作家趙本夫繼《天下無賊》之後推出的又一力作。趙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力、對傳統文化的獨到理解和駕馭歷史文化題材的能力保證了《青花》深厚的文學底蘊;具有大陸瓊瑤之稱的著名女作家、編劇程薔的加盟,又為《青花》中的奇情異戀抹上了一層款款而又濃鬱的色彩。
趙雅芝(圖:中華網) |
趙雅芝、斯琴高娃等實力派明星傾力出演
《青花》的主要演員有趙雅芝、斯琴高娃、劉衛華、李建群、戴嬈、王新民等眾多實力派演員,他們的加盟是《青花》從高超的藝術構思成為真正的藝術實體的關鍵。斯琴高娃第一次反串,趙雅芝首演瓷娘,兩位大姐大式的實力派演員連袂打造《青花》,是收視率和號召力的保證。我們相信,趙雅芝雍容儒雅的氣質、斯琴高娃深刻的表現力一定能為中國電視藝術長廊增添兩個值得濃彩重描的人物。
很久以來,人們提到中國總要提到瓷器,提到瓷器總要提到青花。現在,人們提到青花就不得不提到二十五集電視連續劇《青花》,提到青花娘子趙雅芝。香港明星趙雅芝多年前憑藉在《上海灘》中的精彩表演一舉成名,《新白娘子傳奇》更是讓她紅遍世界各地,白娘子就成了人們對她最好的稱呼。時光如水,當白娘子的嫵媚遠去,趙雅芝又要以青娘子的經典形象佔據人們的心靈了。
拍攝期間,青娘子的造型佔據著各大媒體的娛樂頭條,隨便找一張劇照都會為青花瓷器和趙雅芝的完美結合震撼。這種結合之所以能夠震撼人心,用《青花》導演平江鎖金的話說,是因為它剛好滿足了人們心中對美的渴望。平導說,瓷器是中國的國粹,青花更是瓷器中的上上之品;趙雅芝身上透出中國婦女最值得稱道的端莊、賢淑的氣質,美好的品德也是國粹。當國粹碰撞國粹,必然要結出一朵美麗動人的青花。平江導演正是要把隱藏在現代喧囂中的傳統文化精華找尋出來,賦予凝聚著歷史、文化的美以當代精神。
趙雅芝與戴嬈在《青花》裏扮演一對母女夏魚兒和小文,兩個人同時愛上了英俊瀟灑的大俠任憑風。母親趙雅芝愛的含蓄而深沉,但是又堅定而執著,她不顧兒子的反對,也不管女兒與自己愛上的是同一個男人,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火熱的戀情之中。愛曾經讓她進退兩難,愛最終使她獲得新生。夏魚兒是一條在深水裏沈默著、守侯著的魚,永恆的等待著自己的愛情到來,千萬流沙身邊滑過,只剩下一個叫任憑風的男人。
而女兒戴嬈的愛則濃烈而大膽,滿是年輕女孩子初戀時的激情,她敢於親自告訴任憑風自己的情感,也敢於和自己的母親爭奪任憑風,為了愛情,她敢做敢為。但是任憑風比小文大幾十歲,一直把小文當作自己的女兒看待,小文卻無法以女兒的身份去面對這個男人。戴嬈扮演的小文從小失去父親,家中唯一的男性–哥哥薄劍蘭又每天活在做俠客的白日夢之中,她在尋找青春之愛的同時也在尋找著父親之愛,所以才會對成熟而富有男子漢魅力的任憑風一見鍾情,致死不悔。小文是一隻撲火的青蛾子,振動著單薄而美麗的雙翼,飛向光明,最後焚毀在愛情的火焰裏。
人們給予斯琴高娃在《青花》中的反串以無限的期待,大家都想知道斯琴高娃在創造了無數的經典形象之後,還能帶給觀眾怎樣的驚喜。斯琴高娃是一個對藝術極度執著與認真的人,她總是在努力超越昨天的自己。有一句廣告詞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是斯琴高娃總是在表演中做到最好,因為一部戲只可能拍一次,就像一個人的生命只能走一回一樣。斯琴高娃有時候會叼著一隻煙,此時,她一定是在思考。她在想如何把人物塑造的更好,如何把戲演的更好。她是一個創造型的演員,她不是那種只會背臺詞的演員。在拍攝過程中,斯琴高娃經常篡改臺詞,她說:這樣的人物根本不可能說這樣的話。她給人物設計的動作常常讓人覺得是畫龍點睛。提起斯琴高娃,平江導演說:和高娃老師一起拍戲,是最舒服的,因為她不但知道自己怎麼演,甚至還知道導演怎麼想。
斯琴高娃是個謙虛的人,從來沒有明星大腕的架子,電梯壞掉,她從十幾樓走下來,還和劇組的人員開玩笑說:下樓如下山一般。她的包裏經常帶著報紙,到拍攝現場後就笑著拿出來給大家看,我就知道這個最受歡迎,我可以來賣報了。輕鬆的生活態度使她活的坦率自然,嚴謹的工作態度使她演的精彩深刻!
有意思的是,繼成龍房祖名、張國立張默等父子兵紛紛擾擾奪人眼後,斯琴高娃母子這次也破天荒連袂上陣。在劇中,斯琴高娃大膽突破,首次反串男角飾演司馬弓,與趙雅芝扮演的薄家掌門夏魚兒爭奪瓷王稱號。而斯琴高娃之子孫鐵在劇中飾演內涵豐富的反一號日本人常野,他拜師高娃。母子在戲中演師徒,有不少衝突激烈的情感戲,十分耐看。據悉,孫鐵此前從未演過男一號。對於兒子此次挑重擔,高娃十分低調,一直對大家封鎖消息。在後期配音時,看到兒子出色的表演,斯琴搞娃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青花》中,由著名表演藝術家李建群所扮演的柳鳴兒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角色。柳鳴兒是一個日本女子。李建群第一次嘗試扮演日本女子,挑戰非常大,但是她憑藉自己多年演藝生涯所積累的經驗,充分表現出了日本女子所特有的溫順、謙卑的一面,把這個人物塑造的極度感人。在拍攝現場,大家常常被她動情的表演所感動,她把一個客居異國他鄉、身受種種不幸的柔弱女子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生活表現的淋漓盡致。由斯琴高娃反串的司馬弓是景德鎮最大的制瓷大戶之一司馬家的掌門人,他有一個神秘的情人–由李建群扮演的柳鳴兒。斯琴高娃與李建群在《康熙帝國》以及《走出藍水河》中的婆媳情緣一直是影視界的一段佳話,這一次在《青花》中二人不演婆媳演情人,共同譜寫了一段扣人心弦的奇情異戀。他們的這段情緣在拍攝時是眾多媒體關注的焦點,在播出時也一定能吸引無數觀眾的眼球。
斯琴高娃(圖:中華網) |
才女歌手丁薇擔綱作曲、獻聲《青花》
《青花》的作曲,請到了在音樂圈中一直以才女著稱的著名音樂人丁薇。在剛剛結束的第五屆百事風雲榜和音樂之聲中國TOP排行榜頒獎典禮上,丁薇成為內地女歌手中的最大贏家,囊括了內地年度最佳女歌手、最佳製作人、年度金曲等多項大獎。丁薇在音樂圈中一直以才女著稱,她七歲便開始學習音樂,十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小學並隨後升入附中。一九九一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丁薇得益於其演奏造詣和學院的作曲訓練,在大學期間,便開始創作音樂,並自己擔任演唱。她的作品受到了製作人三寶和黃小茂的關注。一九九三年,丁薇與香港大地唱片簽約。一九九五年出版首張個人專輯《斷翅的蝴蝶》,該唱片受到了大眾及媒體的一致好評,專輯包辦了當年全國各大音樂獎項的新人獎,而專輯的爵士與藍調風格,也給當時的中國流行音樂注入了生機。一九九六年,丁薇受到北京國際爵士音樂節的邀請,成為在該音樂節演出的第一位華人歌手。在獲得了一系列成功的同時,丁薇被業界譽為集創作和表演於一身的音樂人。
由此,許多著名音樂集團和個人也開始向丁薇邀約作品,並邀請她擔綱作品的製作。期間的著名代表作有:《我要你的每天》(劉德華)、《愛要有你才完美》(那英)等等。一九九九年,丁薇加盟BMG唱片公司,二零零零年,推出個人專輯《開始》。唱片在香港、臺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和中國內地發行,受到BMG美國總部的推廣與宣傳。專輯主打歌《女孩兒與四重奏》,在內地、港臺及新馬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在國內國際各項音樂大賽中多次獲得榮譽。二零零零年十一月,丁薇與中國愛立信合作,在北京二十一世紀劇院舉辦了個人演唱會,被業內人士稱為近年來最高水準的演唱會。
近年來,丁薇繼續在音樂創作方面展示出不凡的才能,為電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創作音樂,在共同的努力下,該片獲得了國內電影節的多項大獎;二零零二年,為環球唱片公司擔任唱片製作人,與其旗下歌手丁菲飛共同製作了丁菲飛個人專輯《樂原》,環球唱片公司在全世界發行了此片的發燒碟。二零零三年,丁薇開始製作自己的新唱片《親愛的丁薇》,她從自己三年的創作積累中挑選出十首作品,並邀請了多位元國內的一線音樂人,加入唱片的錄製工作,他們當中有三寶、撈仔、郭亮、阿東、姚謙、梁芒、王海濤、文雅等人。該唱片將在二零零四年情人節發行,取得了很好的發行成績。
電視劇《青花》的魅力吸引了丁薇,通過與平江鎖金導演及製片人多次溝通後用心為《青花》創作了主題音樂,並演唱了主題曲《青花》,她準確地把握了該劇傳統、深情、細膩的藝術風格,使音樂與電視劇劇情的發展相得益彰。尤其是主題曲《青花》,由平江導演親自作詞,以瓷器的製造過程寓意人生,極具滄桑感,它捕獲了才女丁薇的心,當她自己演唱完的時候不禁已是熱淚潸然,在場的人員也為其深深打動。它的文化影響和品牌效應無疑值得期待。
發佈會現場(圖:中華網) |
實景拍攝,締造傳統文化之旅
《青花》摒棄攝影棚的生產模式,完全採用實景拍攝,在瓷都景德鎮和最美的鄉村江西婺源精挑細選了百余處場景成為該劇實景拍攝地,有多處都屬於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著上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劇內道具都採用真青花、純瓷器,既尊重歷史和現實,又要體現出唯美、深刻的藝術品格。《青花》將努力把名城景德鎮所具有的歷史質感、人文積澱、民俗文化做一個全面的展示,以電視的方式為觀眾再現了“瓷都”的風采、締造了一次傳統文化之旅。
《青花》是我國第一部如此完整、全面地表現青瓷制瓷業狀況、制瓷人境遇的電視劇,更是第一部關於青花的傳奇劇,不論是在幾千年的瓷器發展史上,還是在近百年的電視發展史上,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