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何時扁胡會 關鍵在中國

林保華

標籤:

【大紀元6月13日訊】繼連宋訪問中國之後,參選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也似乎有意到北京朝共,以示對連戰路線的忠誠,並延續已經後勁不足的「中國熱」。然而從任務型國代選舉的結果和連戰最後不敢延任國民黨主席職務,已經看出連戰「聯共制台」路線到底有多少民意基礎。而任務型國代通過的修憲,最重要的就是公投入憲,雖然不盡理想,但是一年多前中國瘋狂反對任何公投,到現在不吱一聲,說明中國領導人所設的所謂「底線」,並不是不可以改變,主要看台灣老百姓能否團結一致的去做。因此對「扁胡會」或兩岸坐下來談判的問題亦可作如是觀。

國際社會熱中於推動兩岸的和談,不希望台海發生戰爭,因此而期望「扁胡會」,這種心情可以理解﹔台灣的親共政客也推動「扁胡會」,來為自己投共製造合法性。這種熱浪有時也會使執政黨的政治人物心搖神蕩。台灣為表達誠意,敦請美國斡旋,實現兩岸復談,但是美國敬謝不敏。這大概是吸取了近六十年前「軍事調處」的教訓,因為不但最後失敗,而且兩面都不討好。

最希望「扁胡會」的是中國。當然,中國一直堅持以「一個中國」為前提。台灣反對這個前提,陳總統認為任何會談都不能損害台灣的主權。因此雙方還談不攏。對台灣來說,不損害主權,最關鍵就是要「對等」。問題是如何理解這個「對等」﹖就如「一中各表」也被認為是對等的,其實很不對等。其一,台灣的任何媒體都可以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中國媒體不許表「中華民國」﹔其二,中國在全世界都可以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卻受到很大限制,聯合國和許多國際場合都因為中國的打壓而被禁止。僅此兩點,就不可能對等。以往的辜汪會談,不要說兩岸的解釋有所不同,就是台灣的不同政黨,解釋也有不同,到現在還爭吵不休,這種會談,有多大的意義﹖因此甚麼時候是「扁胡會」的最佳時機,不取決於美國的斡旋,也不取決於台灣的態度,最關鍵的是中國。

為了統戰台灣,中國遲早會假裝放棄「一個中國」的前提,把台灣騙上床了再說,到時「賊床」就等於「賊船」,上船容易下船難。而鑒於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不了解而形成對台灣的壓力,台灣就必須有自己的一套說詞,並且提出自己的條件。

首先,中國必須改革它的媒體,容許有言論自由,而不是一言堂。例如,最近中國媒體訪問台灣陸委會主委吳釗燮,發表吳主委的原話時,竟會出現「祖國大陸」的字樣。對這種無恥的做法,吳主委已經提出抗議,然而中國媒體當然不會認錯,也不敢認錯,因為這是中央的政策。因此如果在「扁胡會」後,中國媒體出現阿扁對胡陛下說「臣阿扁」如何嚮往「祖國大陸」,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斯時台灣的統派政客還會配合中國政府製造混亂,阿扁又如何能夠自清﹖中國敢歪曲美國總統布希的講話,刪去當時是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北京接受採訪的講話,刪改前美國總統與第一夫人柯林頓和希拉蕊的自傳,超級大國的美國都奈何不了,台灣又能如何﹖在中國輿論誤導之下,這種會談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再者﹐中國政府從來不稱呼陳水扁為“總統”﹐對台灣的所有官方機構﹑職務名稱都打上引號﹐既然不承認這些官員與官職的合法性﹐還談甚麼﹖

連戰稱呼胡錦濤為「我們的總書記」,但是不承認陳水扁為「我們的總統」而稱呼「水扁兄」,因此甚麼時候有中國合法的反對黨訪問台灣,中國的政治人物可以在中國媒體公開稱呼「陳總統」與「錦濤兄」的時候,也許那就是「扁胡會」或兩岸復談的時機了。

原載《自由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冷眼旁觀中共反日鬧劇
中國金融危機可能隨時爆發
林保華:中國國有銀行的黑洞有多深﹖
林保華 :宋楚瑜四面楚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