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3日訊】(中華網6月11日報導)新近上檔從昨天開始上映的《冰雪勇士》是2003年的影片,沒有大明星、沒有大場面,跟《拯救大兵瑞恩》更是沒有可比性。但這部低成本獨立電影在當年的 10多個小型電影節上都所向披靡,水准中上,可以說是對得起觀眾的“良心之作”。對二戰題材感興趣的朋友更是不容錯過。
引進片《冰雪勇士》(Saintsand Soldiers)雖然在電影片名的翻譯上一貫延續了中影不著四六的風格,但就影片本身而言,還是非常值得觀看的。
影片原名“Saintsand Soldiers”直譯過來應該是“圣徒和戰士”,也有意譯為“圣戰士”的。不過從這兩個名字來看都有點宗教意味,估計中影也是考慮到國內觀眾的習慣,才把片名翻譯成《冰雪勇士》的。但這個名字差點讓我以為這是一部登山題材電影。
之前有媒體介紹《冰雪勇士》時,說這是一部“視覺效果上直逼《拯救大兵瑞恩》的影片”,我覺得這話有點不負責任———如果真有觀眾是沖著影片中根本不存在的戰爭場面去的,他要是失望了你給退票錢啊?如果非要給影片一個定義的話,我覺得這應該是一部低成本的、講述人性在戰爭環境中如何被异化以及得到拯救的影片。
如果以類型片分類的話,可以歸為戰爭/劇情/冒險影片。本片的歷史背景是二戰歐洲戰場上著名的“巴斯通戰役”,或者說“突出部戰役”。如果有喜歡HBO的電視劇集《兄弟連》的觀眾,就會發現這個時間正好是《兄弟連》中第六、第七集中的背景。而影片的主角也如同《兄弟連》、《拯救大兵瑞恩》甚至《最長的一日》一樣,也屬于著名的“嘯鷹師”———101空降師。可能是因為這些原因,《冰雪勇士》一片在畫面風格上也和《兄弟連》這兩集中的風格頗為類似,有意淡化的色彩讓整個畫面顯得肅殺冷寂。影片中只有几處小規模班排級戰斗,場面也拍得中規中矩,由于受到資金、場面等外因限制,顯得并不激烈。
作為一部拍攝成本只有70多万美元的低成本影片,《冰雪勇士》的重點顯然不在于戰斗場面的體現,而在于描寫小分隊中的人物以及他們的性格。作為一部只有90分鐘的影片,其故事非常簡單:四個美國兵從德軍大屠殺的槍口下逃了出來,又碰到一個被擊落的英國偵察机飛行員。為了送出飛行員手里重要的情報以拯救數千名戰友的生命,他們在暴風雪中艱難跋涉了一晝夜,沖過德軍的封鎖線,最終三人陣亡,只有兩人到達基地。
這是一個情節簡單的戰爭片,但是比很多更复雜更花哨的片子更有看頭。影片涉及的人物不多,起始是四個男人(甘德森、古爾德、肯德里克、迪肯)加一杆槍,后來又加入了一個英軍飛行員溫利,再后來小分隊遇到了一個法國婦人和小女孩,還有德國士兵魯道夫。雖然影片篇幅不長,但是每個人的性格和特點都刻畫得很飽滿,每個人在故事發展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隱喻了和平、人性等不同主題。
從這個角度來說,《冰雪勇士》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因為當導演在資金、場景、道具、演員都非常有限的情況下,仍然能几近完美地講述出一個完整而且含義丰富的主題,這個過程最終體現到銀幕上,就會給觀眾帶來一种非常愉悅的觀看體驗。
按照我對電影的分級辦法,從難看到好看一般是“追悔万分、昏然入睡、如坐針氈、聚精會神、興高采烈”這么五級。用這個辦法來評電影,是我長期總結出來的經驗。對于《冰雪勇士》來說,它就應該處在“聚精會神”和“興高采烈”之間。
最后還有一點比較有趣的是,二戰時德國的Half-track履帶車現存的非常少,當時拍攝《拯救大兵瑞恩》時都只炸了一輛,而這部電影中則出現了兩輛,而且都給炸了。(張小北)(http://www.dajiyuan.com)
《冰雪勇士》:堪稱“電影版”《兄弟連》
人氣 31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