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名學者獲頒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6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2005年6月1日電)中央研究院今天舉行2005年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頒獎典禮,共計17名學者得獎。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致詞時表示,過去學者升等是看文章數量,他認為,發表一篇有重量學術著作比數量多重要,年輕學者著作獎是中研院深耕計畫之一,鼓勵獨創性著作。

李遠哲也指出,人類進步是靠語言,科學本身也是一種語言,溝通大自然和世界的語言。他說,有些年輕學者有獨創性研究,但沒有同行可以評鑑,由其他領域資深教授來評論,卻無法通過升等,因此,中研院的鼓勵機制中深耕計畫就是強調獨創性。

李遠哲回憶,當他看到雕刻家朱銘的雕刻作品「太極」時,問他這是從哪裡學的?朱銘回答,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是學來的嗎?李遠哲聽到後,感到很不好意思。因此,他強調,獨創性是很重要。

在這次得獎的著作中,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助理教授林依依研究「颱風與海洋的交互作用」曾被美國雜誌「Nature」及CNN撰文報導推崇。

林依依表示,這項研究是透過衛星遙測證實,海洋中的綠藻數量在颱風前及颱風後有顯著差異,也就是綠藻內的葉綠素濃度在颱風過後是颱風前的30倍,颱風過後綠藻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是颱風前的10倍。

林依依指出,颱風前後綠藻數量變多這種說法以前就有,只是在觀測上遇到瓶頸,無法觀測,她說,以前是搭研究船出海觀測,但有時效性,因為衛星進步,所以可以直接從衛星上觀測到。

她強調,這項研究只是開端,未來還要努力,她也強調,這個研究是由包括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吳俊傑等學者共同完成。

中研院2005年輕學者著作獎得獎人名單如下:

數理科學組:王子敬 (中研院物理所)、王振男(台大數學系)、呂及人 (中研院資訊所)、林志民 (中研院原分所)、林依依 (台大大氣系)、黃迪靖 (國家同步輻射)。

生命科學組:王健家(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施修明(中研院生醫所)、張鑾英(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詹明才(中研院生農所)、薛一蘋(中研院分生所)。

人文社會科學組:李尚仁 (中研院史語所)、翁(方方土) 嵐 (政治大學財政學系)、陳志柔 (中研院社會所)、黃宗儀 (台師大英語系)、廖肇亨 (中研院文哲所)、劉斐玟 (中研院民族所)。

相關新聞
花蓮捕獲全球最大巨口鯊
中研院院士錢煦當選美國家科學院士
戴東雄贈中研院史語所淡新檔案影本
台灣淡水6種魚類可能滅絕9種瀕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