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音樂家 甩甩衣袖:這是今夏最新款的蕭邦!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6月1日訊】(據中華網6月1日報導)恍然發現,最近吾國有幹掉蘇修、超英趕美一躍成為全世界音樂聖殿之勢,吾國一下子冒出了這麼多“殿堂音樂家”。

  在報刊、電視上,在音樂會現場,充斥著“殿堂音樂家”這個冠冕堂皇的美稱,在“××國際比賽獲獎者”前面必要加一個至尊稱謂:“殿堂音樂家”,“××國際比賽獲獎者”已然與“殿堂音樂家”畫上等號。有次看現場,在報幕報出“殿堂音樂家”之後,某殿堂仁兄果然一副殿堂派頭,在鋼琴上大玩功夫雜技,一如成龍李連傑,觀眾———我只能說是觀眾而不是聽眾———惟有賽跑一般跟著殿堂音樂家的速度一路拍爛手掌。這到底是在看《十面埋伏》大片,在看劉翔的跨欄比賽,還是在欣賞一場古典音樂會?

  把形形色色的國際器樂比賽當作進入“殿堂”的入場券,就如同中國媒體老把戛納報導成一個中國電影展,都是井底之蛙。如今古典音樂的商業機制,比起流行音樂有過之而無不及,那些印在音樂會節目單上的所謂國際樂壇評論,往往比徵婚啟事還要肉麻,比修下水道的廣告還要廉價。

  比如朗朗,他的確是個神童,但居然和賈樟柯一道被媒體列為“我們時代的青年領袖”!當然考慮到章子怡也是青年領袖我們也不必深究了,只能說,我們時代的青年領袖標準已經如此錯亂。

  難道李雲迪和謝霆鋒、朗朗和周傑倫真有多大的所謂雅俗的分別嗎?他們不是同屬於一架運轉周密的商業宣傳機器乃至印鈔機嗎?

  聽聽“老殿堂”傅聰是怎麼說的吧,他說“朗朗天生的技術才能遠超於我,這樣的天才可能一百年才能出一個。”但接著指出:“音樂是有些趣味的,希望(朗朗)不要做那麼多‘戲’,而走向更高的境界。”

  傅聰說的難道不是常識嗎?技術與趣味、“戲”與“境界”當然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他又強調:“比賽文化不是文化,是反文化,把音樂變成競技不是對待學問的態度,是惡性循環的功利主義。”

  這是給“獲獎專業戶”和“殿堂音樂家”的當頭棒喝。沒錯,假如你把藝術等同於競技,那麼聲稱上學讀書無用的斯諾克神童丁俊暉豈不是也可以被叫作“殿堂運動員”被捧為“我們時代的青年領袖”?

  論炫技中國歷來不缺神童,但你可以瞧瞧,當年被胡亂吹捧———包括被梅紐因等提攜———的神童們,現在哪一個成了氣候?新神童的功夫未必強過老神童,只是他們生逢其時,時勢造“領袖”

  造“殿堂”,他們碰上了媒體造星如造肥皂泡的大好時代。朗朗等新一代中國“殿堂音樂家”,代表的已不僅僅是音樂,還有某種高雅的、全球化的、從小資到大資、從中產到高產的生活方式和格調。

  於是,媒體說“殿堂音樂家”就跟說奢侈消費品一樣,這個時代就喜歡華而不實的炫耀,某些中國“殿堂音樂家”的演奏,常常一副“瞧,我的技術多棒”的姿態,就如同一位高級模特那樣賣乖耍酷,抖抖領子,甩甩衣袖:這是今夏最新款的蕭邦!(張曉舟廣州樂評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羅西紐宮廷音樂舞團首次來台門票索取一空
紀錄宜蘭山水音樂「水事紀」專輯、獲金曲獎
茱莉亞弦樂四重奏六月一日來台演出
日本音樂錄影帶大獎  安室奈美惠連四年得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