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彥:群聚效應發酵 留意中國IC產業追趕

標籤:

【大紀元5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七日電)台灣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今天表示,近年中國IT(資訊科技)教育快速追趕,再加上IT產業群聚效應發酵,IC產業一日千里,政府與企業應留意所帶來的競爭,至於台灣產業未來出路,應以智財、設計、軟體及系統為核心的新興產業。

張俊彥今天參加由財團法人亞太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主辦,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合辦的「台灣財經展望」研討會,以「矽導計劃與經濟成長」為題發表演講。

他表示,近期中國議題再成焦點,以面積相較,台灣是小國,但廣大台商在中國經營,希望中國經濟不會走上泡沬化,否則全球會很慘,他建議,台灣在面對中國競爭,要以智取,不要硬碰硬。

他表示,觀察中國近年的IT教育,覺得很可怕,因為追趕速度太快了,在推一百個一流大學計劃失敗後,現在中國改推動集中重點式培育10個大學,補助經費集中,聘請歐美優秀教授,以及購買一流設備,將培育出大量優秀人才。

再加上廠商整合赴中國投資,群聚效應在中國持續發酵,IC產業一日千里,教育及產業面進展值得政府及企業們密切留意。

張俊彥表示,台灣產業未來出路絕非是以成本競爭為訴求的大規模製造。而應是首先建立以設計與創新價值為主體的新興產業;再逐步累積核心競爭力,再發展以智財、設計、軟體及系統為核心新興產業,例如光電、網路、資訊、通訊等;最終目標為建立新市場。

因此,科技界提出國家矽導計畫,計劃未來3至5年間為台灣建立豐富的矽智財 (Silicon IntellectualProperty簡為SIP)、整合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EDA)、提供優良設計環境,供全球系統設計廠商使用。使台灣能在製造利基上繼續做強有力的發揮,同時再開創出新設計優勢,達到垂直整合效果。

張俊彥強調,推動國家矽導計畫,是希望主導台灣產業第二次躍昇,改變過去以製造為核心思維。但從系統到晶片的垂直整合設計能力,台灣相當欠缺,若台灣能在此產業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全國產業產值大幅提昇絕非難事,他表示,到時經濟成長率最起碼也有6%。

相關新聞
MIC:台灣中小尺寸面板首季總出貨表現搶眼
全球晶圓代工營收今年將出現4年來首度下滑
「沙塵暴」獲「春頓電影節」最佳導演
今年7月1日起申辦中華民國護照所需照片採用新規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