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8日訊】(BBC中文网記者 蘇平)政治領袖依靠什么才能贏得選民手中的重要一票呢?高瞻遠矚?誠信尊嚴?鐵嘴鋼牙?
布萊爾可能以為工党在民意測驗中持續領先,靠的全是經濟穩定、失業率低和公共服務投資的增加。但是,有人卻說,這里面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本應顯而易見、但卻經常遭到忽視的原因。
工党一個公開的“秘密武器”据說恰恰是布萊爾的一頭青絲。
都說此次大選爭取游离選民至關重要,看一看霍華德漸漸展露的前額和肯尼迪日益反光的頭頂,布萊爾僅僅略見稀疏,或許可以讓几多沒有拿定主意的選民游向工党?
頭發与選票,听來也許有點不著邊際,但是,有研究為證,越來越多的人也已經認識到了一個事實:禿頂就是進不了唐宁街。
50万張選票
翻出現代過去歷屆選舉的結果,最后一位入主首相府的禿頂是丘吉爾。這里有兩點需要注意,一、那次大選是在1951年,距今已經有54年的歷史了;二、該屆大選中与丘吉爾競爭的工党党魁阿特利也是禿頂,与丘吉爾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近几屆大選,2001年布萊爾對黑格,青絲胜過禿頂;1997年,布萊爾對梅杰,黑發胜白發,1992年,梅杰對基諾克(禿頂)。基諾克雖然被譽為”本世紀英國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但還是輸給了梅杰。
在2001年大選之前,現在出任歐洲委員會副主席的基諾克就曾經警告保守党,選民們不會把由禿頂黑格領導的保守党送回唐宁街。
英國著名政治記者、電視主持人邁特蘭德(Maitland)最新撰寫了一本名為《投誰的票?》(《Vote for……Who》)的新書。書中寫道,最近几年,英國几大政党相互交融,政策站位越來越接近。
邁特蘭德接著說,沒有了政策上的明顯差別,選民就會根据”本能反應”來投票。這樣,領導人的形象就在選民心目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邁特蘭德根据已經公布的民意測驗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他說,在80万關鍵的游离選民當中,60%表示,對他們來說,領導人的形象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
如果邁特蘭德預測成真的話,布萊爾的一頭青絲就可以給工党多得近50万張選票。
胡子必須刮掉
1990年代美國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在美國,有頭發的人當選為議員的人可能性比禿頂要高出四倍。意大利的總理貝魯斯可尼曾經植發;中國的領導人曾經孜孜不倦地染發;德國總理施羅德因為痛恨媒體報道他可能染頭發而訴諸公堂……
頭發對政治領袖之重要,并不僅僅限于英國大選。
其實,現代政治進入電視時代,形象之重要還不僅僅表現在頭發。比如就英國的工党而言,胡子曾經是另外一個問題。
英國最后一位唇上留著一撮小胡子的首相是1960年代初期的麥克米蘭;唐宁街10號最后一位留著連鬢胡子的主人是1922年离任的喬治。
傳統上,工党重量級議員中留胡子的很多。曼德爾森、胡恩、達令等等都曾經是胡子族。1997年工党在野18年之后以絕對优勢贏得大選的胜利,与在此之前形象大師們的顧問分不開。
因為胡子与老工党代表的左翼立場密切相關,与”新工党”的新形象格格不入,顧問們認為,新工党要想贏得關鍵的中產階級選票,胡子必須走人。曼德爾森、胡恩、達令都順從地和自己的胡子說了再見。
看一看沒有沒有听勸的多布森(Frank Dobson)、庫克(Robin Cook),胡子到是保住了,仕途卻半途而廢了。
夫人發型戰
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人的觀念,反映著一個人的態度。就在英國的領導人們一拼頭發密度的同時,夫人們展開了一場發型戰。
保守党領導人霍華德的妻子在自己的网站上經常發表大選日記。上個星期的一篇日記主要寫的就是發型。
霍華德太太60年代曾經是紅極一時的模特。她在日記中透露,大選開始不久,保守党的一個顧問把她叫到一旁,提醒她說,她的發型在電視上顯得”一團糟”。
霍華德太太幽默地寫道,現在自己早上需要早起早到几分鐘,在保守党戰車的后面由一位女性助手迅速給自己吹風定型。
她還在日記中透露,丈夫的政界對手的太太定期去倫敦价錢最高的美發廳做頭發。霍太雖然沒有點名,但是,有誰猜不到呢?
眾所周知,布萊爾的太太謝麗常去的美發廳位于倫敦的時尚地段,价錢不菲,最簡單的洗剪吹据說也要70英鎊。早先時候,布萊爾夫婦訪問美國的時候,謝麗還曾經自己支付2000英鎊,攜發型師同往。
良性副作用
說起女性,也就聯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禿頂亦有禿頂之优勢。禿頂可以是智慧和知識的象征;禿頂不會有發型被風吹得一團糟的可能;禿頂可以節約洗頭、修剪的時間;禿頂還可免去對掉頭發的擔懮……
如果英國選民繼續長期地冷眼看禿頂,還有可能帶來另外一個良性的副作用。
目前的西敏寺議會大廈中,仍然是白人、男性居多。不管是工党還是保守党,都在爭取樹立一個更加包容的形象,表明自己更能全面地代表不同階層、不同种族、不同性別選民的利益。
英國白人男性當中,五分之三的人在20歲到40歲之間都會掉頭發,但是亞裔、非洲裔的后代能夠保住頭發的可能性要比白人男性高四倍。另一方面,女性掉頭發的有,但禿頂的可能性相對男性要小得多。
選民過分強調頭發的重要性,說不定還有可能推動少數人群參政的進程?
(2005年4月25日)(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