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8日訊】在美國,除總統外,最熱門也最棘手的一個職位可能就是紐約市長了,正如美國作家珍妮弗•西尼爾所說的那樣:紐約人口超過800萬;國內生產總值(GDP) 超過4000億美元;將紐約的警力改編成部隊,將是全球排名第20位、裝備最佳的國防軍。三年前,當邁克爾•布隆伯格就任紐約市長時,面對的是巨額赤 字、大批失業者和世貿廢墟;三年後的紐約,經濟增長,失業率明顯降低,居民生活環境也有了較大改善。因此近日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美最佳市長之一。
沒有自己的辦公室 乘地鐵上下班
據環球時報27日報導,自 2002年 1月1日上任後,布隆伯格就發誓把全新的工作作風帶到市政府。他把原來的一個大會議室改成了開放的辦公大廳,自己則坐在工作人員當中。在他雷厲風行的管理下,市政人員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時代》周刊 評價說:“布隆伯格給紐約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當布隆伯格從前任市長朱利安尼手中接棒時,紐約還沉浸在“9•11”的傷痛中。三年多來,從降低犯罪率到促進經濟增長,他作出了各種努力:消除60億美元的赤字;刺激各城區經濟增長;改革教育制度;改善居民生活質量;設立投訴和咨詢熱線……
在地鐵裡碰到布隆伯格,紐約市民早已習以為常。在擁擠的車廂裡,布隆伯格經常找不到座位,只能站半個小時回家。布隆伯格上任第一天就乘坐地鐵,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這不過是在“作秀”,但他一“作”就是三年。布隆伯格認為,乘地鐵既省錢,又可緩解市中心交通擁堵,還是一個接觸社會的機會,而且他還可以了解 交通部門的工作情況,化解“9•11”後市民對地鐵安全的憂慮,可謂一舉多得。
傳媒大亨、金融家和政治家
其實,布隆伯格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政客。他是傳媒大亨、金融家、信息技術人員和政治家的混合體。
1942年2月14日,布隆伯格出生於波士頓郊外一個普通家庭。靠在停車場幫人泊車和助學貸款交學費,布隆伯格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畢業,後到哈佛深造並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他進入所羅門兄弟公司任股票交易員,1972年成為公司股東。1981年,該公司被收購,布隆伯格也遭解雇,但因禍得福獲得了1000萬美元的遣散費。他用這筆錢成立了布隆伯格資訊公司,為股票經紀人和分析員提供信息服務。20年後的今天,該公司已成為僅次於英國路透社的全球第二大信息公司,擁有8000名雇員,年收入24億美元。
1990年,布隆伯格成立布隆伯格新聞社。現在,該新聞社在全世界已有82個辦事處、1200名記者和編輯。接著他又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電台、電視台和網站。在公司沒有明確的頭銜,作為老板的他甚至沒有秘書和固定的辦公室,他喜歡置身於員工當中,隨時隨地和他們交流。依靠自己特有的經營方式,布隆伯格取得了成功。
當上市長後,布隆伯格自願放棄政府給予的優厚薪水,只拿象征性的1美元年薪,這在美國也創了歷史記錄。(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