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2日訊】食環署發現有無良肉商,蓄意將禁用的防腐劑二氧化硫灑在鮮肉上,藉以改善外觀及延長售賣時間。食環署助理署長鍾偉雄指出,為打擊該等不法行為,署方已採取行動,在去年共檢控11宗違例個案。此外,食環署的食物監察計劃結果顯示,本港的食物安全維持在高水平。
長鍾偉雄表示,部分無良肉商在鮮肉中灑上二氧化硫,以改善色澤,延長售賣時時間,二氧化硫在部分食品中可用作防腐劑,但在鮮肉中則禁用。他又說,部分人對二氧化硫可能出現過敏反應,但對大部分人健康不會有太大影響。
不過,中文大學生化學系副教授何永成在接受傳媒採訪時說,食用二氧化硫,可能會傷害呼吸系統、腸胃,引致嘔吐,但因食用二氧化硫而中毒的個案不常見。
另外,食環署的食物監察計劃結果顯示,本港的食物安全維持在高水平。鍾偉雄在公佈有關結果時表示,微生物及化學測試的整體不合格率,維持在0.3%的低水平,與2002年及2003年的結果一樣。
他說:「在2004年,共測試了約62000個食物樣本,而前兩年每年均約測試54000個樣本。」鍾偉雄解釋,微生物測試包括檢測致病菌及病毒,而化學測試則包括天然毒素、食物添加劑及污染物。
食環署去年約有22600個食物樣本作微生物分析測試,當中24個樣本,發現含致病源,例如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及李斯特菌。該24個食物樣本包括燒味/滷味、刺身、蛋糕及麵食。結果顯示不合格率為0.1%,與2002及2003年相同。
去年約有37700個食物樣本進行化學測試,其中136個樣本結果不合格,不合格率為0.4%,與2002及2003年相若。
在除害劑測試方面,鍾偉雄表示結果有顯著改善。去年19000個測試樣本中,有17個樣本不合格;2002年及2003年各測試約17000個樣本,分別有56個及20個樣本不合格。
為減少進食受除害劑污染的蔬菜而引致食物中毒,鍾偉雄建議市民將蔬菜浸在清水中1小時,並在煮食前將蔬菜徹底清洗。
至於在濫用染色料方面的情況,去年的不合格率為0.6%,高於2003年的0.1%;但較2002年的0.9%為低。
食環署指百分比率輕微上升,是因為該署去年接獲多宗食物投訴後,採取了跟進工作及加強監察。◇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