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志卓:《三國演義》講了一個什麼?

曲志卓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4月20日訊】從小就不明白關羽關二爺為什麼那麼有名。生前是美髯公,漢壽亭侯,五虎上將之首,死後被抬上神壇,泥塑金身,受人膜拜。到了清代更被封聖,雖然及不上梵蒂岡教廷所封的真福品位,但是康熙爺御筆親封的“武聖”名號也不遑多讓。那幅周倉挑燈持刀,關公夜讀春秋的年畫貼得滿世界都是,連我們物理系洋人助教的辦公室裡都赫然可見。雖不能說“有水井處,便有關公”,但是只要有華人聚居處,便有關二爺撫髯的形象。

可是縱觀他老人家平生事跡,在猛將如雲的中國歷史中,別說Number 1,就是前十也進不去。過五關斬六將,斬的全是無名小卒;杯酒斬華雄,如果慢鏡頭看全過程,那整個就是趁人不備;虎牢關三英戰呂布,更是提都不要提,三個打人家一個,裡面還有一個“萬人之中,取上將首級如囊中探物”的張翼德,最後居然還讓呂布給逃了;刮骨療傷,談笑下棋,令人佩服得很,可是曹營中的那個夏侯什麼的大花臉拔箭啖睛,雖傷猶戰,好像更令人佩服;水淹七軍,倒是很風光,可是緊接著就是走麥城,諸葛軍師教他要“聯孫拒曹”,他老人家就是不聽,最後遇害東吳,黯然收場。這,這,這怎麼能稱得上是“武聖”?

困惑!

直到有一天聽京劇名家奚嘯伯老先生的《哭靈牌》劉備哭靈的那一段唱,才忽然開了點竅。那出戲講的是,關羽和張飛被東吳所害,在領兵報仇之前,劉備在他二人的靈前灑淚祭典的故事。哭關羽的的那段唱是奚派的名作,詞是這樣寫的:

“點點珠淚往下拋。 當年桃園結義好,勝似一母共同胞。 不幸徐州失散了,萬般無奈暫歸曹。 那曹操待你的情義好,上馬金銀也曾贈過你的大紅袍。 美女十名你不要,封金掛印辭奸曹。 匹馬單刀保皇嫂, 過五關斬六將,擂鼓三通把蔡陽的首級梟, 你可算得是蓋世的英豪。實可恨孫權使奸巧,害孤二弟歸天曹,孤王領兵把仇報,二弟啊。”

令人奇怪的是通篇祭詞對關二弟的其他英雄事跡一個字都不提,反來復去就說一件事:關公如何無奈降曹,但是心懷故主、義兄,不為重金高位所動,最終毅然離去,千裡保皇嫂,突破重重阻礙,最後得與兄弟團圓。

想了很久,終於恍然大悟,原來關二爺“可算得是蓋世的英豪”就在於一個“義”字。任你武藝蓋世,戰功彪炳,可是在過去唱戲的和聽戲的世人眼中均不及這個“義”字,所以其他的事跡在這個“義”字前都不值一提。劉皇叔心心念念,不能忘卻的也就在這個“義”字。正是“義不負心,忠不顧死”、“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

慚愧,我這才省得,我評判英雄的標准,原來是“唯力至上”的,誰有力氣,誰能打,誰厲害,誰能用暴力,誰才是英雄。所以在我眼中,什麼許諸,典韋,呂布,張飛都比關公英雄多了。實際上,這其實不也是現在很多人的標准嗎?很有些國人崇拜薩達姆,本拉登,金正日之流的“有力者”,無非是“力”字作祟。

而過去的古人卻是唯“義”至上的,幾千年來人們都崇尚“義”字,所以關二爺才受人尊敬,被尊為“武聖”,而“有力無義”者,如功績蓋世的曹操被認作是白臉大奸臣,武藝超群的呂布被鄙為“三姓家奴”。

說到這兒,又想起一件事。系上有個煉法輪功的,為人謙沖敦厚,像個有道之士,經常給我講些法輪功“真善忍”的道理,我也頗愛與他來往。有一天飯後閒談,談起我悟到關羽為何被尊“武聖”的道理。他閣下莞然而笑,徐徐說道,他們師父李洪志先生早就談到《三國演義》就是講了一個“義”。用一個朝代這麼長的時間表現出了這個“義”的深層文化,後世之人對“義”才有深刻的認識,它的表面與內涵和深層反映。我拍案叫絕,歡喜贊歎,引得洋人側目連連,大師畢竟是大師,眼光獨到,一針見血。只是不知現在有多少人看《三國》時,除了武功,計謀之外,還能看到這個“義”字?

可惜呀,可惜,可惜這“義”之文化,在西來幽靈的破壞下已經喪失貽盡。噫!何時能復起關羽諸聖於地下,掃除幽靈爛鬼,重現“義”之光芒?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尊龍電影《蝴蝶君》內幕
【九評徵文】樹華嫂子
【網海拾貝】川普終於明確中共國是美國敵對貿易國家
朱喬喬:遏制中共 從關稅開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