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胡薏文台北二日電)農曆年前鴻海集團尾牙第一個節目,員工以「修女也瘋狂」造型,唱著自編的「我永遠跟隨你」,歌詞中「我永遠跟隨你,Terry (郭台銘英文名字),不管是捷克或匈牙利、墨西哥或北極… 」,引來集團總裁郭台銘會心一笑,馬上發了一個紅包;鴻海今年預定拓展的新據點鎖定匈牙利巴西。
這幾句短短的自編歌詞,描述了鴻海的全球佈局企業版圖,正是鴻海集團能夠在短短數年內,以每年業績成長千億元新台幣,躍居全球第一大專業電子代工廠商霸主地位的精髓。而鴻海目前的全球佈局,已經橫跨亞洲、美洲與歐洲,今年預定拓展的新據點,包括匈牙利與巴西,印度也一直在評估範圍內,「金磚四國」中,目前除了俄羅斯,鴻海集團的佈局都提前卡位。
鴻海雖然不是台灣電子廠商最早展開全球佈局的廠商,但卻是透過全球佈局擴張企業版圖速度最快、成效最佳的廠商。原本鴻海的製造佈局,以台灣和大陸兩岸為主,但是2000年鴻海年營收逼近1000億元大關後,在總裁郭台銘「就近供貨給全球市場」的考量下,先後在美洲、歐洲迅速、大動作的展開拓展據點動作。跨出台灣與大陸的兩岸佈局後,轉向全球佈局,在短短的3、4年間,鴻海集團迅速從台灣第一大民營製造廠,連跳三級,去年底年營收突破新台幣5500億元,成功超越緯創力,躍居全球第一大專業電子代工 (EMS)廠。
鴻海全球佈局,拓展企業版圖,美洲先從美國本土開始,隨後購併摩托羅拉墨西哥手機製造廠,歐洲部分則是採取技術與低廉勞力成本並進的策略,透過購併,先後在芬蘭與丹麥設立據點,製造部分選定東歐的捷克,作為歐洲製造中心,隨即擴及匈牙利。鴻海在捷克設廠僅短短三年,但捷克廠去年即已躍居鴻海集團全球第二大製造廠,業績貢獻僅次於中國大陸。
根據鴻海集團規劃,今年海外佈局的新據點,包括匈牙利將再購併或設置第二、三個製造廠,巴西將是下一個全球佈局新增的設廠據點,這一部分的佈局計畫,也可能由鴻海集團旗下在香港掛牌的富士康國際控股公司 (FIH)負責進行。另外在印度部分,鴻海也早在二年前就表示對赴印度設廠有濃厚興趣,也一直在進行規劃評估中。郭台銘獨創的CMMS全球製造交貨服務模式,透過全球佈局,縮短交貨時間,而且在歐洲的「卡位」,由歐洲製造出貨,可降低關稅成本,對客戶的「售後服務」,也可由當地的製造廠商負責,提高客戶滿意度。透過這種「降低成本、迅速交貨、高品質服務」的「綁樁」模式,使得鴻海與客戶間關係愈來愈緊密,一再對鴻海追加訂單,讓鴻海得以一關又一關,闖過企業營收「千億元、3000億元以及5000億元」的天險。
郭台銘為自己預定的目標為3到4年後退休,屆時鴻海集團的年營業額上看 1兆元,為了達到此一目標,除了鴻海在產業的佈局,從「3C」跨到「6C」,進入汽車、數位內容服務,以及通路等領域之外,全球佈局仍將是重要的一環,雖不至於真的前往北極設廠,但只要貼進市場,同時可降低成本,鴻海集團在全球任何一個角落設廠,都不會令人覺得意外。
鴻海集團也練就了「落地生根」的本事,以墨西哥和匈牙利廠為例,鴻海只需派駐少數的中高階主管進駐,基層員工幾乎全是當地人,即可順利運轉,這也讓鴻海這個「台灣蕃薯」能夠順利移植到全球,吸收當地養分 (低廉人力成本、技術),長成「超級大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