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2日訊】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如今這句話已經成了歷史。這條曾孕育了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歷史的母親河,到今天,還在養育著沿岸數億的人口。可是它的水質卻日益被各種污水嚴重污染,守著黃河老百姓卻沒水吃。昔日黃河兩岸米糧川,今何在?
據央視《經濟半小時》報道,近期該欄目記者對黃河上中下游的水質環境,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掃描。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它發源於青海省中部,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裡。
黃河上游從青海進入甘肅的第一道關口是大河家,這裡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下游。3月25日,黃河上游水環境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對進入甘肅的黃河水進行了今年的第3次檢測。監測結果顯示,從青海流到甘肅的黃河水格外清澈、干淨的,可以直接飲用。
但當清澈的黃河水,流出甘肅的時候卻已變成了飄滿污漬和油跡的污水。據當地村民反映,黃河裡的魚基本上都沒有了。
黃河上游水環境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說,經過他們多年的檢查,在甘肅境內黃河上游,甘肅劉化集團是第一個向黃河主干道排放污水的企業。長期以來這家企業一直向黃河不間斷地排污。
這個監測中心負責人馮亞楠說,黃河甘肅沿岸共有74個排污口,絕大部分超標,佔到80%以上。
甘肅黃河下游的白銀地區是黃河在甘肅的最後一站,這裡有個因有清澈的黃河水而起名的村子──四龍鎮民樂村,一直以來,黃河水是全村唯一的水源。但是近幾年,黃河水非但不能喝,就連耕地也無法再用了。
一家祖祖輩輩就生活在這裡民樂村村民王明志和村裡另外5戶農民的耕地,放眼望去,黃土地變成了白色,他們原以為是黃河水位下降,土地泛鹼造成 的,一打聽才知道,原因是上游的白銀有色金屬公司,把含有重鹼的污水排放到村邊的東大溝裡,好端端的土地不到一年就被毀掉了。
民樂村距離黃河還不到100米,但如今卻過起了守著黃河沒水吃的日子。對民樂村來說,耕地受到的污染隻是他們受災的一個方面,但全村幾百戶村民面臨著嚴重水荒。每天早晨7點以前,下午6點以後,村民都會跑到離家1000米以外的四龍鎮排隊,車拉肩扛地拉水。村民喝黃河水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
黃河由寧夏進入內蒙古境內之後,流經著名的河套地區。據報道,早在兩千年前的漢代,這裡因土質肥沃,灌溉便利,成為重要的產糧區。那麼,黃河內蒙古段的水環境又是怎樣?
報道稱,內蒙古河套地區880萬畝農田是從三聖公閘引水來進行灌溉,由於這裡的工業企業比較少,所以這裡的水質還是相對較好。這裡的黃河水不僅有魚,漁民可以打到黃河大鯉魚,而且人都能喝。
根據黃河水資源保護局提供的數據,三聖公閘這裡的黃河水為三類水質(據規定三類水質以上不能飲用,五類則連碰都不能碰)。但是從這裡沿著黃河下行,黃河的水質正在一點點發生著變化。
跨越內蒙古巴盟河套地區來到了黃河烏拉特前旗段,河套地區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從烏梁素海總排干排進黃河的。 在這裡同樣看到了魚,但是和上游三聖公閘不同,這裡的魚是死魚,它們漂浮在污濁不堪的黑水上。根據黃河水資源保護局監測的結果,烏梁這裡的水質為劣5類,主要是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和汞嚴重超標。
從三聖公閘到烏梁素海總排干,僅僅流了短短三百公裡,黃河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水質從三類水變成了最差的劣五類水,活魚變成了死魚。過去曾被稱為塞外明珠的烏梁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但現在幾乎成了整個河套地區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大污水池。僅去年通過烏梁素海向黃河排了7500萬立方米的污水,是黃河內蒙古段最大的一個排污口。
烏梁素海的下游100多公裡,是內蒙古最大的城市──包頭,它90%的水都取自黃河。據報道,去年6月發生黃河嚴重污染事件,令有200多萬人口的包頭市幾乎陷入危機,是由於烏梁素海總排干排入黃河的水污染超標嚴重。
包頭在飽受黃河污染之痛的同時,它也把滾滾污水排向了黃河。四道沙河是包頭的另一條排污溝,目前沿岸的所有稀土企業都不能做到達標排放。
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提供的數據:2004年黃河內蒙古段符合規劃水質標准的三類水隻佔總水量的10%左右,而所謂劣5類水已經超過了40%。如果九曲黃河流淌著的都是污水,兩岸的老百姓將如何面對。
包頭作為一個工業重鎮,在黃河上扮演著一個尷尬的角色,既遭受上游的污染,又是下游污染的制造者。黃河在流淌的過程中,污染就這樣被一層層加碼。
黃河出了包頭繼續向東,進入包頭下游的黃灌區——土右旗。在三聖公閘,人們仍可見到鮮活的黃河大鯉魚,而在烏拉特前旗,見到的隻是漂浮在污水上死魚,而在土右旗,村民說,他們已經很長時間沒見到魚的蹤影了。
報道稱,從烏梁素海到包頭,再到土右旗,這裡都曾經是美麗富饒的米糧川。土右旗當地一首民歌描繪了記憶中的黃河兩岸: 大佘太的葫蘆、西水道的瓜、庫倫的煙葉,人人吃了人人誇﹔烏梁素海的蘆葦,一眼望不到邊﹔金黃金黃的大鯉魚,驚動了呼市、包頭石、嘴山、寧夏、海渤灣、烏達、臨河、陝壩,三四輪車馬不停蹄一口氣地往上拉﹔南靠黃河,北靠大青山,沙木佳的葡萄,沙爾沁的菜,一個一個的暖園,塑料布蓋,到 了冬天,新鮮蔬菜、菠菜、青菜、黃瓜、蒜苔、韭菜、香菜,一碟一碟端上來,把親家來招待。
可是人們記憶中這樣的美景什麼時候才能再次回到身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