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0日報導】(據明報新聞網報導明報資料)環境運輸及工務局長廖秀冬強調,徵收膠袋稅是複雜的問題,需小心研究。她認為首要是改變濫用膠袋的心態。
廖秀冬今天出席香港電台「與司局長對話」節目時透露,已跟超級市場研究更多減用膠袋的方法,如提供更多經濟誘因;細節待商討完成後,便會有公布。
她指出,已在數十個大型屋苑和超級市場推行膠袋回收試驗計劃。試驗已證明可推動市民參與,也減少了約5%膠袋使用量。
廖秀冬表示,台北已立法要求店舖在顧客要求時,才提供膠袋,並收取費用。她認為,這是減少膠袋方法之一,但仍需作進一步研究。
談到剛推出的充電電池回收計劃,廖秀冬表示,充電電池回收計劃屬自願性質,生產者、入口商、零售商和消費者共同承擔回收充電池循環再造的責任。
廖秀冬又透露,正研究車胎及充電電池的產品責任制,今年內將研究飲品容器及電器和電子設備的產品責任制。
被問及港珠澳大橋的進展,廖秀冬表示,工程最快可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動工;她表示,已擬定了相關的交通配套,配合大橋的啟用。
她指出,港珠澳大橋工程將以私人融資興建,至於3地內的交通配套,則由3地的政府各自負責。
廖秀冬強調,非常關注大橋工程對環境的影響;並早在策劃初期,已就大橋多個落腳點對環境的影響作研究。
她說,已正式要求環境諮詢委員會參與大橋的環境評估,以期工程在高透明度的情況下進行。
廖秀冬表示,港珠澳大橋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重要接駁;並指出,每年到澳門的港人有1,000萬人次,加上香港迪士尼樂園啟用和日趨頻繁的物流,大橋對香港的經濟可帶來實際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