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溪畔老街賞建築

標籤:

【大紀元4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張肇麟雲林報導)西螺原是濁水溪畔一座距今三百多年前開發的平埔族聚落,肥沃的沖積平原吸引漢人到此開墾,才造就了這座城鎮。沿著西螺的延平路,從西走到東,除了可以欣賞到經歷一九三五年大地震後改建的老街,展現不同於迪化街或三峽等地的「裝飾藝術」風格,更能一覽當地產業的興衰風華。

瑞春醬油:西螺醬油素有盛名,但遵古法釀造的商家已寥寥無幾。目前由鍾朱洪經營的瑞春醬油仍堅持著阿公時代的技術。瀰漫著蔭瓜氣味的廠房,二樓是發酵室,水氣迷濛中有一座座用麻布罩住的竹盤層架,上頭的黑豆布滿菌絲與酵母;屋頂擺放著成列的大陶甕,日曬一百二十天後,就會釀出風味絕佳的醬油。

福興宮:延平路上最具氣勢的廟宇當屬福興宮。原稱「舊街媽祖廟」,建於一七二三年,目前的廟堂是後來整修的,雕飾相當華美。三樓式的主殿前,懸掛著色澤黝黑、年代久遠的「海國安瀾」、「好義從風」等牌匾,據說還有兩根石柱與石獅是清朝同治年間所立的。值得一提的是,福興宮是大甲鎮瀾宮媽祖每年繞境的休息點,屆時熱鬧的景象更超越農曆年。

許捷發乾記茶莊:想一窺老街建築的內部,可走訪許捷發乾記茶莊。建築物有前中後三棟,前棟二樓展示古早器物與老照片,穿過天井、中棟穿堂、後天井,就會抵達後棟大廳。室內與戶外明暗交錯,層次豐富。從極陡的樓梯上到後棟二樓,可以見到迴廊與美人靠,屋頂露台上還可看到女兒牆上的華麗紋飾圍繞許字家徽,上方還立著一隻啣著錢幣的老鷹像。

泰山石敢當:據古蹟學者林衡道考證,西螺的「泰山石敢當」是全台最大的。這座石敢當面向濁水溪上游,以鎮住水患防止氾濫。原來立在堤岸旁,一度隱沒被發現後,被移到大同路巷內,後因道路拓寬再度遷移,由民間捐贈在河堤旁興建八角亭加以保護。石碑上的「泰」字底下「水」少了第一筆,而「石」字又多出一點,意在「水少一點、石頭多一點」,實在耐人尋味。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吉爾吉斯反對派掌控政府辦公大樓區
土耳其再次發生近六級地震
高大當代建築美學展  邂逅瑞士提契諾風
台灣省建築師公會會員  雲林簽名反反分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