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九族櫻花祭」打響知名度之後,一般人到九族就是衝著櫻花而來。其實,談起九族文化村,原住民文化的呈現才是九族的原始創園精神…
「九族文化村」鄰近台灣中部日月潭的湖畔,是一座很特殊的「戶外博物館」,園區佔地62公頃,展覽主題是古台灣原味重現的「原住民」文化,靜態陳列九大原住民的屋舍村落,而動態則有舞蹈及工藝的飾演,動靜皆宜的呈現出既特殊典雅又生動有趣的豐富內容,配合著初春時節,滿山遍野綻放的櫻花,吸引了很多的觀光客前往觀賞。
已經營運了十九年的「九族文化村」,在台灣是知名的遊樂區,遊客行走在迂迴曲折的園區中,也可以算是不錯的健行,在走得腳酸冒汗之餘,不免在心中發問,當初的經營者是在何種因緣觸動下,以如此的大手筆,建造出這一片原始味十足的「原住民」部落村呢?
企劃部經理黃瑞奇表示:「九族文化村在1986年創立,到現在已經十九年了,最開始的時候,是張榮義董事長,他一個構思,就是希望在台灣也有一個保存文化、類似博物館的民俗村,因為他去過國外很多地方,夏威夷的波利尼西亞文化中心,其他國家都有一個,他們國家民俗的文化中心。那在台灣一直沒有像這樣的一個介紹原住民的文化村;那麼他為什麼要做原住民,而不做其他的民俗文化,最主要是董事長的祖先,曾經在清朝的時候,擔任通譯官,也就是做政府跟原住民之間的一個橋樑的一個官。因此跟原住民有相當一段的淵源,董事長覺得他有這個使命跟責任,來為台灣原住民的文化做一個保存跟保留。」
於是張董事長便蒐集了很多的資料,尤其是從日本學者千千岩助太博士那邊取得珍貴的原住民歷史、文化、記錄照片與圖檔,然後根據這些研究考證,設計規劃出台灣第一個原住民的文化村。
黃經理說:「在九族文化村看到的原住民住屋,它都是在一、兩百年前,真實存在的房子,我們再把它重新呈現出來。」
「忠於原味」,這就是「戶外博物館」特殊的地方,「九族文化村」不同於一般的遊樂區,僅陳列一些物件而已,或者是蓋些小小的模型屋,他們是真的以數百年前的原住民建屋模式來實體建造,並按照九個部落的族群分別設計陳列,每個部落都是以數棟建屋為一個園區來規劃。
黃瑞奇經理還談到:「在建園的階段,我們確實是做了很多細節的研究,包括在施工期間,我們找到各族的原住民來協助蓋房子,因為,當初我們的定位就是一個很大型的戶外博物館的概念,所以我們每一個細節,都是很考究的。尤其在設計規劃上,整個山區地型的地貌,來配合部落的一個規劃佈置,所以它會感覺到比較自然,而沒有人工匠氣的感覺,當遊客走在裡面,會覺得說真的走進一個部落裡面,山裡面那個部落裡面,那個感覺非常好。」
要拜訪「原住民」的各個部落是要爬山涉水,深入高山叢林,或者要縱橫幾百公里,才能見得到的,現在則濃縮在這個戶外博物館裡,各個部落的建屋分別陳列在疏密有致的林木之間, 走在高低錯落的山坡上,循著彎彎曲曲的步道前進,一轉彎,眼前即有一個不同的驚喜。@
——轉載自新唐人電視台——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