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線美國線輪漲 台貨櫃運輸今年審慎樂觀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3月26日報導】 (中央社記者錢怡台北二十六日電)貨櫃運輸4月份亞洲線確定漲價,5 月份美洲航線正陸續商談,由於美西港口擁塞問題短期內無法解決,突顯運務需求,運價趨勢看漲,航商表示,油價、匯率及場站費用增加,以及下半年供給增加,不利維持獲利,今年產業景氣審慎樂觀看待。

亞洲線今年 4月日本航線每20呎貨櫃 (TEU)、40呎貨櫃(FEU)各漲 100美元及200美元,亞洲其他航線各漲75美元及150美元,5月份美洲線調幅陸續敲定。萬海航運表示,美西航線漲價40呎貨櫃漲價 285美元。陽明海運則表示,價格仍在陸續商議中,以今年上半年的運務需求來看,對航商相對有利。

目前美東線運價20呎貨櫃2000美元,美西線1800美元,歐洲線1800美元,亞洲區域航線 500美元,去年同期則是美東線1850美元,美西線美元1600到1650美元,歐洲線1686美元,亞洲區域航線580到600美元。

去年美歐航線漲勢較大,今年則以亞洲線漲價機會較高,陽明表示,由於遠洋線過去較繁榮,不少航商紛紛將重心轉往遠洋發展,導致近洋線貨櫃船供給不足,今年亞洲線就是在因為貨櫃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每隔一個月就調漲一次。亞洲航線陸續漲價的趨勢大致確立,繼4月份調升價格後,現在就看5月份美國線的調整幅度為何。

運費調升挹注獲利,但航商今年的營運成本也增加不少。去年以來,油價漲幅加劇,近來持續在高檔攀升,萬海表示,油料成本佔總成本達 10%左右,運費漲價可減輕成本上揚壓力,同時公司也提升油料避險比重為6到7成。陽明表示,今年首季採取油料避險,以避險價格而論,對陽明有利,但油料成本所佔比重有限,因此油價並非構成主要成本上揚的壓力。陽明表示,油料、人力佔貨櫃航運業成本不高,最主要是場站漲價,提升貨櫃航運業成本壓力。

此外,由於美元貶值,對以美元計價的貨櫃航運業也造成影響,萬海表示,目前美元貶值幅度與去年相差2 元,對於以美元計價的貨櫃航運業影響相當大。陽明表示,公司在匯率方面儘量採取自然避險的方式,也就是以美元收款的部分,也儘量以美元方式支付,降低匯差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以需求面來看,今年下半年新船下水,運能增加,市場擔心發生供給過剩,長榮海運表示,新船大量下水是外界看淡海運未來業績表現的主因,但考量實務上,包括相關的內陸運輸、港口裝卸設備等擴充速度不及下,配合在歐洲航線上,預期今年運量仍將持續成長16.4%,仍大於船噸數增加的 9%,美國線運量成長、也大於船噸數的9%。萬海表示,美西目前港口壅塞,一年內應該不會解決,在未來三年,全球貨櫃運輸都還會有港口擁塞的問題,勢將繼續突顯運務需求。

由於美西塞港效應,航商組織泛太平洋運價同盟(TSA)日前通過,將從5月起調高通過巴拿馬運河附加費,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決定由2005年 5月起貨櫃船通過運河將收取每20呎貨櫃42美元,並預計2006年再調升至49美元,2007年再調漲為54美元。法人認為,運費連連漲,託運人已經表達抗議,但是因為泛太平洋地區運價逐年上揚,且在預期美西港口今年仍將出現擁塞情況,航商目前正計畫增加繞經巴拿馬運河美東航線,甚且有開闢繞經蘇伊士運河抵達美東航線的計畫。

加上今年因為全球取消紡織品配額,以北美為主的外國進口商,今年交給中國的紡織品訂單金額,預期將較去年成長超過三成。往來中國與北美的運務需求可望維持運價水準。

法人認為,貨櫃運輸業今年下半年雖有 8000TEU級新船下水,可能導致供過於求,但貨主、航商及港口目前主要考量點是在今年美西港口是否擁塞,港口擁塞的情形可能蔓延至美東及歐洲各地港口,迫使貨主提前敲定船艙訂位,航商則增加美國西岸及繞經巴拿馬運河的美東航線,儘量避開美國西岸最繁忙的洛杉磯及長堤港,港口則於距離港口五公里處新增貨物集中處理地,或增加僱用碼頭工人因應,對於貨櫃運輸業今年仍持審慎樂觀態度。

貨櫃三雄去年獲利再創新高,陽明去年度營收達新台幣 784億元,稅後純益為 97.9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4.57元。萬海去年營收為 459.83億元,較前年成長22%,法人估計,稅後淨利66.21億元,每股盈餘 4.17元,長榮去年自結稅前盈餘 135.8億元,並較前年大幅成長2.42倍,法人估計約 3.8元。展望今年,法人預估長榮今年每股盈餘4.42元,陽明4.13元,萬海4.08元。

相關新聞
長榮海運亞洲第一大貨櫃海運公司  世界第三
高雄港元月營運績效 較去年同期成長
中船承造兩艘貨櫃輪今天命名交船
政府:十號貨櫃碼頭選址未有定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