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4日訊】總想寫點什麼,獻上對臺灣民主制度的敬意,送去給臺灣同胞的祝福。無奈這筆對我仍然十分沉重。幸運的是,龍應台的《為臺灣民主辯護》給我提供了一個可以偷懶的機遇,我可以借題發揮。於是,我又重新提起這久違了的筆。
民主的走調與生命力
第一次看臺灣國會的“荒腔走板”,是通過大陸中央電視臺的剪輯,當然少不了和“莊嚴有序”的人代會的鮮明對照。感到荒唐之餘,卻突然生出一個滑稽的想法:如果這一切搬到死氣沉沉的人大會堂,又將如之何呢?!緊接著是對自己愚蠢的自嘲:一層層圈定的人大代表敢這麼幹嗎?就算有這類事,能准電視記者錄相嗎?就算錄了,我等之輩能有看的眼福嗎?…… 鏡頭裏的種種固然荒唐,而厚著臉皮精心製作者的匠心,卻讓人噁心。
環顧全球各地的民主社會,有哪一個在初期不曾出現過這樣那樣的問題與弊端?看看你的鄰里社區,有哪一個正常人會去恥笑學步嬰兒的蹣跚?你從人們眼神裏看到的都是愛與期盼。民主社會也大多是從跌跌撞撞中起步的,在解決問題消除弊端的過程中走向成熟。既使在老牌民主國家,問題與弊端仍時有出現,但這並不防礙人們對民主的夢牽魂繞。如今,這股生機勃勃的潮流已席捲全球,無從沮遏,因為她攜帶著全人類對自由、平等、人之尊嚴的強烈渴望。對我等之輩而言,時不時會走調的民主終究是屬於人民大眾的民主,而貌似強大有序的暴政必竟還是不齒於人類的暴政。
雖說臺灣320大選危機的內幕,短期很難水落石出。但讓人感到欣慰的是,朝野的爭執,基本上是循法制途徑,在理性框架之內進行。然而那“撕裂族群”之事, 既使對我這局外人,至今仍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大選後不久曾在網上見一位藍營女士談及陳水扁之為律師善鑽法律空子,而馬英九之為律師卻歷來奉公守法。她的委曲溢於言表,引發了觀者的同情。我卻以為這友好同情未必能給馬英九幫忙,一個問題反油然而生: 閣下為何不去鑽陳水扁鑽法律空子的空子呢?!既使在老牌民主國家,法律總有空子可鑽,似乎也算不上走調。美國以此為飯碗的律師,不在少數。因此名利雙收擠進政界者,也大有人在。民主社會照樣有存私心、謀私利、耍陰謀、善權術的政客。這是無法杜絕的客觀存在。民主的偉大在於她的監督制衡機制能有效地防止此類政客的濫權,並把相關運作拉回法制軌道。這類制衡機制在臺灣雖仍幼嫩,但已初具規模。如果政客的權術在這類機制中竟然會如魚得水,那無疑是民主走調太遠,而所有其他政治家們大概也難辭其咎。最充分地發揮與完善這監督制衡機制的效率,並幫助選民建立必要的公民意識,這似乎應當是每一個真誠民主政治家的義務。誠如此,民主走調的事必越來越少。
因新生民主制度的種種走調而生困惑和疑慮,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使我震撼的是, 當漫步網頁時, “哀大莫過於心死”與類似感慨也跳入眼簾。我的條件反射是張旭的一首短詩,錄下與臺灣同胞一起品味:
“山光物態弄春暉,
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
入雲深處亦沾衣。”
無論陰晴雨雪,願這千載難得的民主能永遠被由衷地珍惜。台海風雲變幻莫測, 面對不容過份樂觀的前途,全島同胞能否保住自己的公民權利、不分藍綠休戚與共,到一定時侯也許會變成生命悠關的大事。
悲情臺灣
1972 年的中美乒乓外交,原本是一大好事,有望穩定台海局勢,解決中國內戰歷史殘局。令人費解的是,尼克森的繼任卡特在 1978 年底突然來了個對台斷交的急轉彎。這是改變當時冷戰格局必不可少的棄子取勢呢,還是大可不必的畫蛇添足?!其中奧妙,還有待歷史學者去探索。
歷史的悲劇在於:數年後在臺灣誕生的一個幼嫩的民主政體,才哇哇墜地就被扔進一個極端惡劣的國際生存環境。大陸獨裁政權成功地利用了卡特的政策變化, 使臺灣人民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基本權利遭到漠視。無獨有偶,臺灣島內在李登輝治下,也出現了種種閹割歷史、蛀蝕民主政體的怪事。黑金政治一度囂張,日本侵略者的陰謀和罪行以及臺灣人民的英勇反抗歷史竟開始被淡化。更發人深思的是,一種有強烈政治意圖的“文化思潮” ——“去中國化”,也似乎是從那時開始演變成官方認可的正統意識形態的。這一切天衣無縫的湊在一起,很難想像是偶合。
對於臺灣同胞而言,是與大陸同胞攜手共建一個真正民主的統一國家,還是獨立出去另立一國,這完全是應當自行抉擇的事。在“人權高於主權”呼聲日高的當今世界,行使這種最基本的人權,就更應當是順理成章的了。退一萬步說,讓臺灣人民在不受島外和島內政客干擾的前提下,自己先商量一下總該可以吧?!然而發表這類意見,或會被戴上“破壞祖國統一”的帽子,或會被指責為“統派”、“賣台”,變得裏外不是人。壓力來自島外,也來自島內。行使基本人權的一點點意願,似乎也成了某種原罪。這對於臺灣人民的確太不公平了。
然而,請環顧四周,縱觀歷史,人類社會可曾有過與生俱來的公正?! “人權高於主權”的夢是美麗迷人的,但這合理的願望不知要到哪個明日才能成為實情。當今現實的世界是建立在政治利益集團與經濟利益集團互動的機制之上的。既使對以推動世界民主為己任的超級大國,也要優先考量全球戰略格局和自己的國家民族利益。在這個過程之中,臺灣間或會受到尊重,但更經常的是被視為一枚棋子。意在子先的弈者,難免有棄子取勢的必要;更何況,臭棋簍子也偶爾是有的。凡此種種,時而也會給大陸獨裁政權的打壓臺灣打開方便之門。說到島內,對於持不同政見者的壓力來自何方,臺灣同胞想必心知肚明。“公投”綁“大選”之後,以外患為藉口的新花樣層出不窮,真意何在,也務請臺灣同胞明察。簡言之,常被姑息的外部打壓加上極具欺騙性的內部蛀蝕——這就是現實,就是臺灣同胞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冷靜地面對並剖析這無情的現實,將是走出悲情的第一步。前途的確波濤洶湧,但卻恰好暗示著並非地盡頭。路總是人走出來的,這也將是對臺灣政界中正直之士智慧與氣度的考驗。
請逆風展翅
五千年輝煌的文明史,淵遠流長。但普通的中國人,卻從未主宰過自己的命運。近百年來,中華民族更是災難深重。當中國人民幻想著能站起來時,卻在1949 年迎來了一個更加虛偽和兇殘的暴君。毛澤東死後,善良的中國人民又輕信了鄧小平虛假的許諾。1989 年大陸學生運動要求的,僅僅只是反官倒、反腐敗、和啟動政治改革。對如此溫和的民眾訴求,政府竟然動用坦克進行血腥鎮壓,這無異於向全國貪官污吏發出了一個總動員令。頓時,神洲大地,萬馬齊暗,魍魎橫行。在這個獨裁政權保護之下,紅色權貴及其附庸們瘋狂地瓜分全民財富。以嚴重的社會不公為基礎的所謂經濟改革,帶來了畸形的“經濟繁榮”,卻給中華民族留下了積重難返的社會災難。…… 然而在神洲大地,認真求索的人卻從未絕跡,只是常難於擺脫茫然之感。在千瘡百孔的廢墟中找出一條通向未來的路絕非易事,而腳踏實地地走下去就更是步履維艱了。
令人十分驚喜的是,在與大陸隔海相望的臺灣島上,兩千三百萬中國人卻腳踏實地地走出了一條路,於十八年前建立起了全球華人世界中唯一的民主政體。她的確仍十分幼嫩,有著許多急待解決的問題和應除的弊端。然而,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首次誕生的屬於平民百姓的政權。她從反抗荷蘭、日本侵略者戰鬥的硝煙中走來,衝破了蔣家王朝與共產黨暴政的打壓封鎖,為全球自由世界增加了一個難能可貴的新成員。這成功的實踐與不朽的五四-六四精神遙相呼應,為中華民族對自由、平等、人之尊嚴的追求帶來了新的希望。
就兩岸對話而言,這年輕的民主政體早已先聲奪人,占盡了道義上、制度上的絕對優勢。遺憾的是,這一切至今還只是一種潛能。更可悲的是,島內某些利益集團的狹隘與政治近視,正急劇地削弱著臺灣方面的巨大優勢。然而,隨著一批真誠、精幹的民主政治家的脫穎而出,島內對民主政體的蛀蝕能被制止,民主臺灣的巨大潛能可望逐漸地發揮出來。真正的民主政治家不是那種只善煽情玩火、出爾反爾、心懷叵測的政客。他們不是那種躲在人群背後嘟囔‘叫狗、咬狗’而一旦出事隨時可以北渡扶桑的‘高人’。他們也不是那種時而到處訴委屈,時而挺胸凸肚、滿口胡言甚至口出狂言的官員。他們永遠謙恭有禮的儀態裏蘊涵著對民主政體的信念和對臺灣同胞的忠誠。這信念和忠誠,會調教出沉穩、豁達而瀟灑的政治風度。外交場合中的種種屈辱,只會激勵起他們不辱使命的豪氣,誘發他們的政治智慧。他們不自囿於一個海島,而將成為全球民主政治家群體的一部分。他們對當前自由世界應有的全球戰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並足以服眾。他們也懂得如何在最恰當的時機採取最恰當的行動。於是,客觀存在著的臺灣“四兩撥千斤”的特殊作用,會因他們的努力而被凸顯出來。……臺灣將因此而徹底擺脫棋子的命運並贏得國際上由衷的尊重,台海局勢也將被引上持久和平穩定的軌道。誠如此,則臺灣同胞幸甚!中華民族幸甚!
前途仍將漫漫而修遠,風會急,浪會高。然而, 創造了歷史奇蹟的臺灣同胞, 一定能擺脫種種疑慮與困惑,排除來自島內外的干擾與打壓,不斷完善那理性包容的生活方式與政治制度。屆時再隔洋遙望台海,願綠水藍天已融於一色,一個更加成熟的年輕的民主政體將逆風展翅、穿越時空淩波而起。
──轉載自《議報》第190期(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