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4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影視明星蔣雯麗出生在安徽蚌埠﹐遙想當年本是自來水公司的普通職員﹐只因心念一動﹐從此步入影壇﹐機緣卻又那樣稍縱即逝﹐輾轉煙雲﹐最值得珍惜的是什麼﹖
*原本在自來水公司上班
據新民晚報報導,高中畢業後﹐蔣雯麗在蚌埠自來水公司上班。她回憶一次大型演出﹐“那次演出我跳舞,唱歌,演話劇,還做主持,我還記得那次我唱的歌是《小螺號》。那時我很小啊,還要指揮年紀比我大的同事,覺得很不好意思。”
後來在某文藝匯演中﹐一位藝術總監建議她系統學習舞蹈﹐可以報考電影學院﹐“那年北京電影學院招生,正好我父親又要去北京出差,我就去了。”2000多名考生中,蔣雯麗幸運的成為錄取的15人之一。
*林老師最后的一句話成就蔣雯麗
蔣雯麗說:“當年考電影學院的時候,自己屬于那种‘再看一看’,當時特別懸……桌上放著三疊學生的材料,一是肯定要的;二是可要可不要的;三是不要的。”她的材料就在可要可不要和不要之間來回折騰。有個老師說,啊,這個不怎么樣,“啪”,她的材料就給放到那疊不要的學生里面了。然后,另一個老師說,噢,好像還行嘛,再看看吧。就給換到可要可不要里了。然后,另一個老師一看說,唉呀,不行,又把她的材料給推掉了。最后,還是後來做她班主任的林洪桐說:“再看一下吧。”她又被轉回了可要可不要的那疊材料中。
也許沒有林老師最后的一句話,可能就真的沒有蔣雯麗后來的藝術人生甚至与顧長衛的結合。
*做演員的漂泊感
上大學時的蔣雯麗﹐一個月只要100塊錢伙食費﹐儘管拍戲和廣告不少﹐那時酬金不多﹐如果買酸奶﹐那算是“給自己很大的獎賞了。”蔣雯麗記得畢業之后拍《杏花三月天》,“真是很苦啊,整整几個月的時間每天就是吃茄子和菜椒。”拍完戲從山西回來,先把一個已婚的男演員送回家,雯麗就想,“我該去哪?”那時的她有很強的漂泊感﹐“做演員很漂泊,拎個大箱子,所有的衣服放在里面,然后攝制組把你領進一個房間,這就是你的家了。三個月后,又拎著箱子到別處去,讓我想起走江湖這個詞來。”
*最認真的導演--陳凱歌和吳宇森
半年拍完《穿越激情》、《好想好想談戀愛》、還有《中國式离婚》﹐讓雯麗甚覺辛苦﹐角色的跨越讓激情來不及回復。拍了這麼多年戲﹐她覺得最認真導演莫不屬陳凱歌和吳宇森﹐“他們會認真到連演員臉上的妝都會仔細看。”
*不善言辭的丈夫顧長衛
不善言辭的顧長衛拍《孔雀》獲銀熊獎,結尾字幕上打出“感謝蔣雯麗”。他們的認識是在一次顧長衛的生日會上,真正走到一起是在拍攝《霸王別姬》時,顧長衛“很多話都是在心里。我們倆的性格都很溫和,而我的個性又是很遷就別人。”她表示“因為走過人生,就知道一切都是過眼煙云”﹐唯有珍惜家、親人才可貴。@(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