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智與真理之路】另一種快樂

伊比鳩魯學派的智慧
唯真
font print 人氣: 49
【字號】    
   標籤: tags:

伊比鳩魯(Epicurus)是西元前四世紀的希臘哲學家,其學說最著名的就是快樂主義,主張人生唯一的目的在於追求快樂。要釐清的是,他所追求的快樂和今天我們掛在嘴邊的快樂不大一樣。

哈哈大笑的看了一場電影、和愛人度過浪漫的情人節、意外獲得一筆財富、三五好友連夜歌舞、把酒狂歡、吃喝玩樂、賞心悅目、盡情享受,我們覺得很開心、很快樂,有誰不懂什麼叫快樂呢?大家都會說,活著就是要快樂。

可是有一群人,不這麼說,不這麼做。對伊比鳩魯學派而言,不是每一種快樂都值得選擇,特別是感官慾望的滿足,這種快樂太短暫了!有得到的快樂就有得不到的痛苦,真的得到了又怕失去,得到了也不滿足,有了還想要別的。為了從這些帶有痛苦的暫時性快樂中解脫出來,伊比鳩魯領著他的學生追尋另一種快樂:靈魂的平靜。

靈魂的平靜在現實生活上的表現包括克制情緒、看淡慾望、知足常樂、與人為善,它所帶來的快樂比物質享受還持久,某種角度上可以說是修煉的境界。

伊比鳩魯不論是生前還是死後,其人格都是受人尊敬的,因為他的哲學就是他的人生,他以身作則實踐出另一種快樂。而追隨他的門徒中不乏有奴隸和婦女,如此的有教無類在當時是個創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蘇格拉底(Socrates)生於西元前五世紀的雅典,常在街頭與民眾談論哲學,大名頂頂的柏拉圖(Plato)是其學生。蘇格拉底的生平令人驚異,傳說他從小就能和某種神秘的聲音溝通,根據柏拉圖的記載,他曾經忘我神迷整整一天一夜。希臘的神諭則說:蘇格拉底是世上最有智慧的人。



  • 修煉之路漫漫而將盡,修者之心淡淡無波瀾;此其時也,割捨凡心;此其時也,蕩盡妄念!
  • 修煉,便是要在戲中,鑼聲未響,就已知道、就已相信這道具的歸處,而且深信眼前的一切 只在倏忽之間。倘如此,便是要覺悟了吧。
  • 法蘭西斯·法塞勒斯·丘奇 (Francis Pharcellus Church) 1992 年版《是的,維吉尼亞,有聖誕老人》封面的細節。(Penguin Random House提供)
    《是的,維吉尼亞,有一個聖誕老人》一百多年來,這篇文章成為美國新聞界轉載次數最多的社論,無數家庭和社區不斷地閱讀、重溫,把這視為年度傳統慶祝的一部分。
  • 日記不僅是用來記錄日程,更重要的功用是:沉澱心境、反省過失,藉此來認識自己的內心。在書寫的過程中,可以檢視自己的言行、坦白自己的錯誤,策勵自己將來做得更好。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一種初步的「修心」鍛鍊。
  • 夏令時結束時,時鐘將調回一小時。圖為示意圖。(Shutterstock)
    將那些想要「利己」的想法先暫放一旁,認清自己現階段有多少容量(包含身體與心理的容量),依照自己的狀態去安排工作,避免失了輕重,辦事也能更快、更專心。
  • 耐心與努力會帶來回報,這是千真萬確的。約伯努力磨練心性,一味地承受痛苦,他接受所有的試煉,努力做義人。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福份也不同,所以應該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減少因外在世界而產生的忌妒或自卑。好好規劃人生,認知自己現在處在哪個階段,持續進步,這就是一種正向成長的心態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