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竹思綜合報導)為人誠實善良講信譽,看來不僅是人類社會的普世價值觀念,即使在機器人的社會也不例外,這是正在美國影院上演的高科技動畫片《機器人》(Robots)想要給觀眾傳達的信息。難怪這部老少皆宜的喜劇片一出爐,就獲得早已對越來越多企業醜聞深惡痛絕的人們的青睞,和向來挑剔的電影評論家們的好評。
《時代》讚賞道:「所有機敏的策劃都是為了體現傳統道德,《機器人》說明那句老話『天生我材必有用』,也就是說,當可以最好地做你自己時,又何必非要新的呢?這一點是人類都可以借鑒並獲益的。」
《紐約郵報》給了《機器人》罕見的四星級評價,「雖然其『魂』是錫,《機器人》絕對是科技動畫黃色時代的24K金。」
《亞利桑那每日新聞報》開玩笑說,「《機器人》使我們放心,即使機器人代替了人類,還永遠會有甜蜜結尾的故事。」
《機器人》的主角是一個叫銅底兒(Copperbottom)的機器人,他誕生在一個小鎮,是由一位愛收集舊零件的「媽媽」組裝的,來到一座大城市闖天下。那是創造性就意味著不斷升級更新的時代,唯「新」是圖的規則,在大焊接(Bigweld)的機器人製造公司里特別突出。銅底兒從小就崇拜大焊接,他將自己的洗碗機發明交給大焊接,躊躇滿志地希望在這家公司大展鴻圖做一個發明家。
不料,這是一個表面光的「糞蛋兒」 公司,其中最大的壞蛋是個叫棘齒(Ratchet)的狡猾惡毒的傢伙,他佔據公司的理事會,為了賺錢故意不生產多餘的零件,使得機器人不能工作,不得不做廢,再換新的。還有那樣一支專門消毀殘餘著社會良心的零件的「街道清潔」軍隊。
銅底兒謹守道德,幫助機器人同胞克服自身的機械問題,成了棘齒的眼中釘、絆腳石,與被剷除的對象。銅底兒與他的機器人朋友們需要爭取時間,啟發大焊接認識到傳統價值的重要,與那些壞傢伙展開了智慧與生死的較量。。。
觀眾們不用擔心這場機器人之間的正邪之戰看起來會太沉重,這部被稱為「視覺棒棒糖」的片子,有翻滾過山車般的驚險,也充滿了玩笑與幽默。孩子們會被那裏面有趣的情節逗得開懷大笑,比如一個機器人在經過金屬檢測器時,必需將自己完全拆卸下來;廁所門上的標誌都是插座與插頭;每天早晨一杯在手的不是咖啡,而是新鮮研磨的機油。
最讓電影評論家欣賞的是《機器人》切中時弊,許多企業似乎都可以在其中對號入座,讓提醒人反思一些社會現象。剝削消費者的棘齒使平民覺得自己陳舊得一錢不值的思想灌輸,或許是從整形手術企業學來的吧?而銅底兒與他的朋友擋泥板(Fender)在搖搖慾墜的地鐵系統乘車的經歷,恐怕可以使許多紐約人想起紐約地鐵公司漲價的問題。
《機器人》的導演之一威志(Chris Wedge)曾因動畫片《免子》(Bunny)獲奧斯卡獎,其最近的作品是2002年《冰世紀》(Ice Age)。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