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0日訊】(亞洲時報記者邱鑫 林綺慧 阮堯熙3月10日撰文吳敏儀攝影)[今日頭條]香港-經過多日的揣測,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終於在3月10日宣佈向中國中央政府辭職。董建華表示導致他下定決心辭職的原因,是他在年初在立法會站立宣讀施政報告時腰痛;同一天,四日前會見董時曾經在公開場合吹口哨的香港政務司司長兼署理特區行政長官熱門人選,則一臉凝重地評論他上司的去職。
董建華在3月10日的記者會上表示:自己有腰痛毛病,今年1月12日發表施政報告時曾考慮可否坐籲發表,但為免引起揣測而打消念頭,只好食止痛藥。他指出,這次事件導致他下定決心要辭職。
董建華的腰骨 曾蔭權的口哨
外界普遍質疑,“腰痛”的理由是否足以讓外界信服。在梵帝岡,教皇連說話都不行都不退位,董建華區區一點骨刺就讓他放棄,他所說的“下台容易,留下需要勇氣”的說法還成立嗎?事實上,港英時代的港督一直都是安坐主席位置上宣讀施政報告,到彭定康時代,才開始站著宣讀的方法。董建華真的腰痛,除了吃止痛藥,還可以選擇坐著讀;所以,他的理由未免讓外界有點“牽強”的感覺。
董建華2月15日在香港禮賓府舉行的新春酒會致辭指出︰“《施政報告》提出以香港的整體和長遠利益為依歸的措施,我和我的同事一定會竭盡所能予以落實。”言猶在耳,他卻突然辭職;對此,董建華是否需要多作說明?
也許,讓董建華感到腰更痛的一次站立是發生在去年12月20日;當時出席澳門回歸祖國五周年慶祝活動時,胡錦濤會見了前來出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及其班子。當時董一直站著,胡錦濤就叫他“查找不足”,在電視鏡頭前面,董建華表情十分不自然,未知他當時是否腰痛發作?
香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在董宣佈呈辭的晚上6點40分左右在政府總部回應董建華請辭別一事。曾蔭權面色凝重,並且字勘句酌地表示,對董建華的辭職,曾蔭權感到十分失落,但尊重董的決定,希望市民也能尊重這一決定。
形成對比的是,四天前的3月6日曾蔭權則在傍晚駕車返政府總部跟董會面時,明知有記者在場,卻一手插袋、一手拿著文件夾,吹著口哨,刻意擺出一副漫不經心的輕鬆神情。事後曾公開表示他吹的是中國國歌。
曾蔭權口哨吹國歌的做法,肯定會讓一些人感到不滿。3月7日《廣州日報》旗下大洋網就指出,國歌與國旗密不可分,可現在有了《國旗法》,卻沒有《國歌法》,以至於出現了有人篡改國歌歌詞的事情。為此,全國政協委員龐巨豐等建議對《國旗法》進行修改完善,同時制定《國歌法》,規範國歌的誦唱和傳播。
董建華任內“金句”多
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自1996年參選行政長官以來不乏“精彩”金句,以下為其中一些經典例子。
“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是董建華曾時常掛在嘴邊的說話。他第一次說這句話的時間,可追溯至1996年他參選第一屆香港行政長官期間,於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周年晚會上,董建華其後亦多次以此說明,香港與中國國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董建華出席1997年農曆新年大年初一舉行的花車巡遊活動,其中一輛花車因司機突然昏迷失控撞向人群,導致一名英國遊客死亡,當時是侯任行政長官的董建華被記者問及此事時,不知是否未聽清楚問題,董建華當時的回應竟是“恭喜發財!”
董建華在1997年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曾提出每年“八萬五”的建屋目標,其後因遇上亞洲金融風暴,香港樓價大跌,“八萬五”基本上已名存實亡,但政府一直沒有正式公佈已取消“八萬五”計劃,直至2000年6月29日,董建華接受傳媒訪問時指,“這樣說吧!從1998年就再沒有說過‘八萬五’這個字眼,那你說還存不存在?”,公眾才知道原來政府不說,便代表有關計劃不再存在。
面對50萬人在2003年7月1日上街,表達對香港政府施政不滿,並要求董建華下台,董建華卻沒有即時回應公眾,一連三日面對留守在政府總部的記者,唯一的回應是“早晨!”同樣,這次有關他辭職的傳聞,自3月1日被傳媒披露,但他直至10日都沒有正面回應有關消息,每天早上只會對守候的記者說一聲,“早晨!”。
董建華在2003年7月17日記者會上,被問及在50萬人上街要求他辭職下,他有否想過辭職,董建華的回答是,“如果我決定去,是一個很容易的決定,以及是很容易做到的決定,但是如果要留在這裡,是很艱難的,要有勇氣,要有更大的付出。”
房屋政策,非典爆發:董建華任內最痛
董建華自1997年7月1日上任,至今有7年半時間,任內的政績可算是毀多於譽,最為人所批評的是,1997年施政報告內提出每年建居“八萬五”的房屋政策,加上亞洲金融風暴,令香港樓市大跌,產生大量負資產。另外,非典型肺炎2003年在香港爆發,令1,755人受感染,造成299人死亡。
因此,在香港居民中間,對董建華下台感受最深的,可算是九龍淘大花園E座的居民,先是因為董建華的房屋政策,令樓價下跌,再加上非典型肺炎在該處大爆發,產生標籤效應,直至現在仍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影響。有淘大花園居民認為董建華現在才辭職是太遲,對下一任行政長官亦沒有太大寄望,因為始終都是由中國中央政府欽點。
淘大花園E座住戶鄭小姐表示,“董建華早應該辭職,由他領導的政府在處理非典時不夠果斷,醫管局反應太慢,一早知道事件但又不即時行動,令我們受害。”
鄭小姐稱,淘大花園E座經非典一疫後,已產生標籤效應,“報名參加旅行團,亦不敢填報在淘大花園E座居住,怕到時被多番檢查。”發生非典之後,引致淘大花園樓價急跌,她指,雖然並沒有賣樓打算,但也想自己居住的樓宇是有價值的。
在E座地面一間洗衣店工作的關太表示:“董建華領導的政府能力有限,轉得就轉。”不過,她對下一任行政長官亦沒有太大期望,她擔心,“新一任行政長官未來未必會做得比董建華好,因為現在仍未清楚怎樣產生,而且始終是由中國中央政府欽點,要做起上來才知道。不過有轉變、有新希望總是較好,起碼有機會。”
董建華1997年10月在首份施政佈告上提出“八萬五”房屋政策,指政府每年要推出8.5萬個居屋及公屋單位、加上出售公屋,達到人人有樓住的目標。事件引致香港樓市急跌,持物業人士淪為負資產,為香港經濟低迷作出啟端。
九龍灣淘大花園的平均呎價,九七回歸前一度高達4000港元,但因為非典爆發而一度跌穿1400港元;今時今日,平均呎價約為2500港元。淘大花園的業主在“建華之治”下,可謂是首當其衝。
非典型肺炎在2003年初在香港肆虐,因香港政府並未能盡快控制疫情,結果全香港有1,755人受感染,其中299人死亡。而淘大花園更是重災區,整個淘大花園有329人受感染,造成42人死亡,其中有22名死者是來自E座。
無論如何,董建華在就任特首七年後,終於做了一件沒有甚麼人會反對的事。董建華擁有市值高達31億港元的東方海外股權,再加上極其豐厚的退休金,今年滿68歲的董建華,應該可以安享晚年。(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