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0日訊】
下載觀看
方菲:金然,我知道你一向不喜歡理論的東西,相信實踐中才能真正學到東西。但是今天,我還是要給你,還有我們的觀眾朋友們介紹一個非常熱門的學說。
金然:哎喲,我到要听听:是什麼呀?
方菲:說出來你可別嚇一跳:就是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怎麼樣?听著很高深吧?
金然:這你可嚇不倒我。其實我最近接連看到了一些有關這方面講座的介紹,我也挺感興趣的。我知道,你肯定是去听了講座,好像很受啟發嗎?
方菲:沒錯。我是去听了台灣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楊碩英的講座。哎,我覺得這個理論不只是對搞企業管理的人有用,對一般的人,也很開闊思路哎。
金然:是嗎?我只是看到介紹,說學習型組織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管理學專家彼得?圣吉開創的。他將組織看成是有生命的,而且主張五項學習修練的原則。哎,有一點我不太明白:為什麼一個企業管理的理論,會稱為修練呢?
方菲:其實這里的修練,原文是discipline?中文翻譯成修練,是角絲旁的練。
金然:這也是一個很東方的概念。
方菲:彼得?圣吉相當推崇東方的智慧,認為東方的傳統文化保留了以生命一體的觀點來了解万事万物運行的法則。所以雖然是企業管理理論,但我的理解,他其實是要訓練人們對人對事的心態和角度。
金然:哎,你倒說說,哪些內容讓你開闊了思路啊?
方菲:有好几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你知道彼得?圣吉這五項修練中,系統思維是最根本的,就是把問題放到運作的系統中思考,不是分割的看問題。那麼在講座中,楊教授為我們舉了一個“蝴蝶效應”的例子。
[楊碩英教授談“蝴蝶效應”]
金然:哎,以前我還真沒想過:原來Y23還只是1.52,就翻了几次,Y30就那麼大啦?
方菲:是啊,我也蠻吃惊的。
金然:看來我們以后做事情可得堅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廢。
方菲:哈哈,當然這只是個數學模型,不過也說明一些問題。另外他還舉了一個保護大象的例子,也是說明了孤立地看問題,結果導致大象死亡更多,而市場上倒賣象牙的黑市更為猖獗。
金然:其實我覺得這個理論并不是新理論。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典型的象中醫,它就是整體地看問題。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方菲:沒錯。這次我去采訪了楊教授,也請教了他這個問題。
[楊碩英采訪1]
金然:沒想到西方頂尖的理論,還是基於我們老祖宗的智慧上。可惜中國古老文化中的精華,現在我們自己都不太清楚了。很多時候反而是西方人去驗證它。
方菲:是啊,象經絡什麼的。楊教授的講座中,還有一個例子也很有意思。他講了一個他自己減肥的故事。
[楊碩英采訪:講減肥的道理–壓力結构 vs. 創造結构]
金然:現在我也覺得這個理論對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很有幫助。可它畢竟是一种管理理論,應用在商業上會怎麼樣呢?
方菲:其實已經有許多大公司,甚至不同國家的政府部門做了許多嘗試。很多時候不太成功。因為改變組織其實就是改變組織里的人,那我們都知道改變人是很難的。不過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楊教授就給我們講了新加坡警署的例子。
[采訪楊碩英:新加坡警署的例子]
金然:我覺得楊教授剛才那一點談得非常好。有時候自認聰明的人,其實很傻?因為他不知道要把自己放低的道理。結果沒有辦法利用眾人的智慧,自己還做得很累。
方菲:其實是這樣的。真正懂管理的人,應該學會發揮所有人的積極性和智慧,這樣自己就可以很清閑了。(笑)
金然:觀眾朋友們,不管您是企業家,還是在公司工作,希望我們今天聊的都能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
方菲:謝謝您的收看。下次節目再見。(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