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侗族年初一趕賊節新歲求平安

標籤:

【大紀元2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趙彥特稿)新年,尤其是象徵新的一年開始的年初一,中國大陸各地不分地域、族群多有慶祝活動,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唐朝村的侗族,則是以「趕賊節」祈求來年歲歲平安。

侗族,最早名為「仡伶」,見於宋代文獻。明、清兩代曾出現「峒蠻」、「峒苗」、「峒人」、「洞家」等其他稱謂。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侗水語支。

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唐朝村是個侗族風情濃厚的村寨,與貴州、湖南省交界,全村二千三百多人,村民主要有楊、吳、龍、陽、夏、湯六大姓。

趕賊節成為三江縣唐朝村特有的傳統節日,主要與地理及社會環境有關。唐朝村由於山高林密,經常遭到山賊騷擾,由於山賊最後是被龍姓的村人驅離,龍,向來又是中華民族的吉祥物,所以唐朝村的侗族人便立下規矩,往後每年均以「趕賊節」慶祝,而扮演「賊王」者唯有龍姓人足堪擔任,代表侗族人希望以龍化邪為吉的心願。

至於其他山賊則由村裏的年輕小夥子扮演,唐朝村分上、中、下三個鼓樓區,每年輪流由一個區的村民扮演山賊。

趕賊節由侗族民眾射擊鳥銃揭開序幕,旨在以槍聲恫嚇進而趕走山賊。不過,這個序幕「儀式」於一九九七年後,因為當地政府實施「收槍制暴」活動,侗族人的鳥銃一概被收繳,如今只能以燃放炮竹來「趕」山賊了。

象徵山賊被趕跑的基本儀式後,族人可在寨外「偷」青菜回家做菜,直到晚間,則是另一個熱鬧的晚宴,每家拿出一碗糯米和一斤白酒,然後聚集在鼓樓裏吃「百家宴」。

慶祝活動中,由蘆笙伴奏、聞曲翩翩起舞的「蘆笙舞」又是不可或缺的助興節目。一般而言,跳蘆笙舞或村寨聚會均在外觀下大上小狀似高塔,但又各有聚落特色的「鼓樓」前進行。

廣西三江縣是中國五個侗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個縣,除豐富的民俗風情,值得一提的是也因旅遊資源充沛,在外國旅遊訊息裡頗具知名度,早年還擁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風情看三江」美譽,其民居等木製建築藝術更是聞名世界,例如鼓樓和風雨橋等。

鼓樓與侗族人生活息息相關,既是公共活動場所也是集會中心,凡有緊急情況,村寨中德高望眾的「頭人」便會敲擊懸掛在殿內樑上的「款鼓」,召集全寨侗胞。此外,鼓樓又為迎賓重地、侗族人在任何時節聊天、演戲、對歌、賽蘆笙舞的場所。

相關新聞
民俗民風:壯族陀螺節
廣西律師聲援高智晟為法輪功上書
民俗民風:侗族
《響亮》為“60年代生人”立傳 蔣勤勤成蠱惑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