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功夫影片 李小龍雄霸天下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2月8日訊】(中華网2月7日報道)2005年是功夫巨星李小龍誕辰65周年。為了紀念這位不朽的傳奇巨星和給人類精神帶來新的注解的“中國功夫”,美國《Askman》評選了有史以來的世界十大功夫影片。
  
  李小龍的《精武門》和《龍爭虎斗》分別列在冠亞軍的位置,成龍的《醉拳》、《警察故事》位列三、四。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在西方觀眾中對于中國功夫的理解和熱愛。
  
  1《精武門》(1972)
  
  《精武門》被認為是李小龍最著名的一部作品,也是他當年登上事業頂峰的一部標志性作品。
  
  凡是看過影片的人都明白,李小龍被列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功夫影星的确是當之無愧。在《精武門》中,李小龍展現了作為一個武術家的風范。影片主要講述了李小龍扮演的陳真為師傅复仇的故事。在片中,他的動作無可挑剔;他的天才的想像力,以及對于鏡頭的把握,至今看來都有非常大的借鑒意義。當然,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李小龍揮舞雙節棍,在日本道場展現的那种舍我其誰的風范。此外,李小龍在影片中所展現的那种民族气節,甚至征服了日本的觀眾。
  
  2《龍爭虎斗》 (1973)
  
  如果說《精武門》是李小龍的巔峰之作,那么《龍爭虎斗》是真正讓他成為一個世界級影星的一部作品。
  
  該片的導演羅伯特概J羅斯將影片曲折的情節和李小龍高超的技藝充分結合起來。尤其是最后一場四周都是鏡子的打斗中,將攝影技巧和功夫結合得相當完美。
  
  在影片中,李小龍除了首次充分展現了他自己獨創的截拳道,還使用了齊眉棍、菲律賓短棍、雙截棍三种武器。這些武器在他手中皆使得出神入化,充分展示了李小龍對各种武器的熟悉和精通。
  
  3《醉拳》(1978)
  
  這是成龍首次向整個世界展示自己潛力的影片。當然,其中自然少不了導演袁和平的功勞。在《醉拳》中,成龍把自己的真功夫和一些幽默搞笑的情節糅合在了一起,并且獲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這部影片對于成龍乃至整個世界的功夫片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因為自從李小龍去世后,人們終于找到了一种新的功夫片模式。
  
  4《警察故事》(1985)
  
  標志成龍真正成為功夫巨星的一部電影。該片是成龍自己擔任導演、自己擔任主演甚至擔任攝影師的一部影片。
  
  在《警察故事》中,成龍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全方位的發展實力。他向人們展示了自己對于功夫影片的無限熱愛,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很多替身演員都表示,成龍親身上陣的很多動作都是在玩命。
  
  5《精武英雄》(1994)
  
  該片是根据李小龍當年的《精武門》改編的一部作品。很多影片人認為,無論是從動作還是精神上,都對于前作有了超越。該片也被認為是香港功夫片的一個新的頂點。
  
  影片中,李連杰扮演的陳真動作凌厲但不失优美,開場和日本學生打得虎虎生風,后面又和日本武學宗師進行了一場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完美的打斗。
  
  6《少林寺》(1979)
  
  該片是掀起整個東亞地區一股功夫熱潮的影片。來自中國的武術冠軍李連杰橫空出世,讓整個亞洲乃至世界知道了真正的中國功夫是怎樣的。
  
  該片集合了中國內地和香港最优秀的一批功夫高手,影片中的所有動作都是經過精心設計。此片也捧紅了一大批此后走紅銀幕的明星,包括現在在好萊塢闖蕩的李連杰。
  
  7《臥虎藏龍》(2000)
  
  該片讓全世界為之吃了一惊,因為事先沒有人會料到《臥虎藏龍》會拍成現在這個樣子。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并非功夫片,而是一部武俠片。其精神內涵要比一部普通的功夫影片深刻得多。不過,影片美輪美奐的打斗足以讓它載入史冊。
  
  8《七武士》(1954)
  
  黑澤明導演的《七武士》成為世界影壇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有了黑澤明,《七武士》便有了几分史詩風格。該片長達3小時27分鐘,影片中的很多攝影技巧讓人過目不忘。
  
  9《少林三十六房》(1978)
  
  影片中同樣涉及了“習武報仇”這樣的題材,還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連環腿。劉家輝正是因為在影片中有出色的發揮,才讓他在數十年后被昆汀毓藄蛝江晙菑丑A在《殺死比爾》中擔任了重要角色———白眉。
  
  10《蛇形刁手》(1978)
  
  該片是成龍第一部擔綱主演的影片,袁和平擔任導演。成龍在影片中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影片中的“蛇形拳”正是他的招牌動作。該片和《醉拳》都在同一年出品,兩部影片一舉奠定了成龍在功夫影壇的巨星地位。
  
  (上海青年報 作者:施慶)(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宮崎駿為了《魔法公主》曾讓吉卜力瀕臨破產
告五人巡迴演出終場收官 挺公益捐款逾1,200萬
《高校風雲》演員尼基凱特去世 享年54歲
告五人預告今年將發片 高雄開唱邀3團嘉賓同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