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4日訊】精英,顧名思義是指”優異、出色的人”。在正常社會中,上層知識份子應該是社會的精英。而在知識份子占人口比例很小的中國,一般的知識份子就應該屬於社會的精英了。可是, 中國的上層知識份子,普遍缺乏獨立人格,實在不配作為真正精英。
由於幾千年的專制統治,中國知識份子的主要出路在於”學而優則仕”:讀書為了當官,為了被統治者所用,知識份子當然只好完全依附于專制統治者。因此,中國連一般的知識份子也缺乏獨立人格。中共建國之後,採用一種普遍的逆淘汰的社會機制:奴才和庸才淘汰人才;大老粗淘汰知識份子;軟骨頭淘汰有骨氣者;偽劣產品淘汰優質產品;落後企業淘汰先進企業;賄賂經濟淘汰法制經濟;假、大、空淘汰真、善、誠。
這種逆淘汰與社會的正常要求產生劇烈的矛盾,使社會呈現相當大的混亂。精英並非全部精英,除了真正的優秀人才之外,還包含大量的庸才和奴才;而垃圾也並非全然垃圾,除了應該被社會淘汰的垃圾外,也包含了部份精英。譬如說,很多真正的精英被歸入右派、反革命、異議份子等等被政府視同渣滓和敵人的群體之中,其中包括像許良英這類最有骨氣、最優秀的知識份子。
這種情形又反過來進一步把上層知識份子殘存的脊骨壓碎。幾十年來,上層知識份子中的許多人一再為中共專制統治唱讚歌、製造輿論。中共對知識界稍有放鬆,他們就興高彩烈、大聲喝彩,似乎中國已是一片光明。到現在,許多上層”精英”(其中不少加入”民主”(!!!)黨派。”民主”後面加三個驚嘆號,乃是對其”絕妙”之處的驚歎),比共產黨高官更共產黨化。
共產黨的大官,白天在臺上作報告,大談”黨的領導”,晚上回家卻是大罵共產黨腐敗。而上層知識”精英”卻是真誠地相信並稱讚共產黨,說什麼改革開放一片光明,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形勢一片大好。及到下崗工人等問題爆發出來,他們才大吃一驚:怎麼還會有這樣的問題?!他們不瞭解社會的真實情況。其實,中國經濟自1993年以後,即走向困境,並且決不像國際社會在1996年以後才發現的那樣,僅僅是國營企業的問題。
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大量破產、停產、半停業,其比例之高,外界很難想像。如果你到鄉鎮企業、私營企業看一看,1993年以前存在的,以及其後新建的企業,大多處於停業、半停業、或消失狀態,而國營企業,只是因為不好破產,並且歇業後還得照發工資,還有下崗工人的問題,才引起社會的關注。而這些年來,工人和農民的收入,沒有提高,甚至稍有下降。這些上層知識”精英”太相信中共官方的表面文章而脫離社會。
因此,那些自稱”精英”的人,究竟是不是中國的精英,是大有可疑的。目前,上層知識”精英”的多數,仍舊依附於中共,少數,歸入反對的異議者行列。而這少數中,仍有一部份念念不忘”合作”,期待重新加入中共體制之內。這真是中國的悲哀。
過去的歷次民主運動,知識份子往往起了先鋒作用。”4.5″運動和79民運,雖然表現出”草根”傾向,但其中活躍的人物,仍是工人和市民中的知識份子或有知識份子傾向的人。而89民運中的”精英”傾向,既是其長處,又是其短處。是由於當時的特殊情況形成的。而目前大陸的實際情況,對中共的不滿程度,農民最甚,工人其次,知識份子排在最後。可以預見,今後的突發事變中,將會出現較強的”草根”傾向。
毫無疑問,未來中國社會必將重視真正的精英,培養出大批真正的精英。但是,我們重視精英,只是要發揮精英人物的較大作用,而不是要建立精英政治,因為,精英政治必然是專制政治。我們主張民主政治,而民主制度的全部理論和實踐,都建立在”人人生而平等”這個原則、這個直接的基礎之上。這個原則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人權原則。
違反這個原則,等於違反人權和民主原則。任何人,如果不把普通老百姓、不把工人農民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上,那就不配搞民運,不配當一個真正的精英。
1998.7.3日(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