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的典範——秦代刻石

曉晨 整理

人氣 19
標籤: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實行了統一文字的政策。秦朝所整理的文字後世稱為「小篆」。小篆由大篆省改而來,約九千多字。此種書體上承東周時秦國器銘與刻石文字,會融各地書風。

秦人的筆跡流傳下來以「秦代石刻」為主,但仍算少,以秦始皇所立諸石最為重要,李斯所書《泰山》、《琅琊》、《嶧山》等石刻,就是小篆的典型。

《泰山刻石》是秦始皇二十八年東巡泰山時刻立,以歌頌他的業績。十年後,秦二世登泰山時,在此刻石的後面又刻立了一塊,秦始皇所立刻石今已不傳,秦二世的追刻,存有明代的拓本二十九字。原石毀於清乾隆五年(1740)今存十字,其書線條圓潤流暢,疏密勻停,給人以端莊穩重之感。

 

秦始皇二十八年巡行天下,南登琅邪時所立《琅琊刻石》,秦二世亦有追刻。此石刻現已不存,僅留下明代拓本十行,成為小篆的典範。字體皆為長方,筆劃粗細一致,十分雍容典雅。

《嶧山刻石》是秦篆(即小篆)的代表作之一,亦是秦始皇東巡登嶧山所刻。原石已被曹操登山時毀掉,但留下了碑文。現今所見的是宋鄭文寶根據五代南唐徐鉉的摹本所刻,藏於西安碑林。字體端莊嚴謹,有實有虛,疏密得當,從容平和且勁健有力。

此外,秦代刻石還有會稽刻石,碣石刻石等,其歷史來源與以上三種刻石相同。這些刻石都是標準的小篆書體,相傳為丞相李斯所寫。@(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書法漫談】書法家的對話(二):創作
中華篆刻藝術:漢代及魏晉南北朝篆刻藝術
以書法名滿天下的劉墉
日本3500人書法慶新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