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1日訊】正當美國司法機關對水門事件的調查漸至高潮之時,1973年11月12日,毛澤東不解地詢問來訪的基辛格博士道:「為什麼你們國內,對水門事件這個屁事那麼在乎?」毛的「屁事」在此是個比喻,意思就是小事一樁。然而,水門事件果真是小事一樁嗎?
如果就水門事件本身而言,那確實可以說是一樁區區小事,用美國人自己的話來說,也不過就是一樁「三流盜竊未遂案」。而且,今天的美國歷史學家也已經認定,尼克森與當年的水門竊聽案毫無關係。他事先對此案一無所知,更談不上對此案的密謀、策劃和指使。問題的關鍵是:當美國的司法機關介入對此案的調查後,尤其是司法機關順藤摸瓜將調查的目標指向白宮後,他為了降低此案的消極影響,竟同白宮的幕僚一起參與了掩蓋案情真象的犯罪活動。當司法機關為了獲取他的犯罪證據而向他發出傳票要求交出白宮的錄音帶時,他又濫用總統職權妨礙司法的行為。既然是妨礙司法,水門事件就無可阻擋地由一樁小事變成了一樁大事。
最後,這起官司鬧到了美國最高法院。在200多年前美國著名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中,美國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馬歇爾確立了「憲法至上,司法最終」的偉大原則,為最高法院贏得了一項「有權對國會或總統違反憲法的行為作出制裁」的權力,從而為美國社會走向法治和憲政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此次水門事件,美國最高法院的8位大法官們一致作出裁決:要求尼克森總統交出白宮錄音帶。正是這一裁決,最終導致了他辭去總統職務。在美國,你什麼事都可以幹,但就是不能無視法律。因為,在美國人心目中,法律是神聖的和至高無上的。不管你是什麼人,哪怕是貴為一國之總統,誰無視法律,誰就將吃不了兜著走。尼克森為自己無視法律的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1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因幹不下去而中途辭職的總統。
尼克森的下台,表面上與水門事件的爆發這一偶然因素有關,實質上是他長期以來自我權力膨脹、在企圖通往「帝王總統」的路途中越走越遠的必然結果。他在位時,獨斷專行、我行我素,經常不把國會放在眼裡。比如,他未經國會授權擅自撤消經濟機會辦公室,並採取攔截國會撥款的手段脅迫國會。尤其是在外交和軍事領域,他更是大權獨攬。比如,在緩和中、美關係、結束越戰等重大外交和軍事活動中,他完全撇開國會,竟都以秘密外交的手段完成之。這些與美國「三權分立」的憲政法治精神格格不入的做法,引起了美國國會和媒體的極大不安和警覺。如果聽之任之而不用憲法對他的濫權進行必要的限制的話,那麼,由華盛頓等開國先賢奠定起來的美國的憲政基石就可能會受到動搖。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又很不湊巧地爆發了水門事件,而尼克森在水門事件中利用自己不受約束的總統權力掩蓋案情真象、干預司法調查等一系列違法行為,為自己的下台自掘了墳墓。
尼克森下台,咎由自取,也罪有應得。當然,筆者不否認他的下台有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權力鬥爭的因素,但這種權力鬥爭是在公開、公正的遊戲規則下進行的,這個鬥爭的結果至少客觀上有利於美國的憲政民主建設。美國最高法院在美國訴尼克森案中作出的對尼克森不利的判決,對以後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想做「帝王總統」夢的總統來說,都是一種震攝和警醒。因而,這一判決,是民主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它使幾近傾斜的自由女神像又重新挺拔傲立於世界之巔。這既是美國之福,同時亦是世界之福。
現在看來,毛澤東認為是屁事一樁的水門事件,不僅不是屁事,反而是事關民主憲政的社稷大事。但在一個缺乏法治傳統的國度,毛認為水門事件是區區屁事一樁不足為奇。更何況,毛的權力不受約束超過了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帝王,他根本感覺不到西方民主國家的總統權力處處受到掣肘的滋味。筆者過去同毛一樣,對水門事件也存有同樣的疑慮,認為美國人在水門事件上確實有些小題大作,而才華橫溢、能力非凡的尼克森總統因水門事件辭職也頗有些冤枉。但筆者最終解開這一疑慮的原由,不僅僅是對水門事件的來龍去脈有了比較詳實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憲政主義這把鑰匙。
水門事件已經過去了30多年,在這30多年中,美國政界一個又一個有關「門」的醜聞不斷傳來。不過現在,一些中國人已經不再認為這些有關「門」的醜聞是區區「屁事」了,而是把這些醜聞不斷放大並予以嘲笑。這種變化,不知道也算不算是一種進步呢?
──轉載自《民主論壇》網站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