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8日訊】(中華网2月17日報導)第55屆柏林電影節開幕至今已有11天,先期推出的影片大多份量不足并且缺乏新意,令人昏昏欲睡。而近日隨著大量政治題材影片的相繼亮相,電影節開始活躍起來。這些影片中不乏角逐金熊獎和銀熊獎的力作。
其中《天堂此時》由巴勒斯坦導演執導,講述兩名巴勒斯坦人彈的故事。該片由于對人彈這一特殊人群攻擊動机的富有啟發的探索,贏得了廣泛的贊譽。這部政治色彩濃厚的激進影片,一掃本屆電影節之初推出的講述19世紀考古學家故事的《從人到人》等片的陳舊气息。法蘭克福一位報紙影評家稱,“那些電影毫無新意,彼此相似,令人昏昏欲睡,缺乏激情和緊迫性。”
此外角逐大獎的熱門影片還包括馬克-羅斯曼執導的影片《索菲-斯庫勒:最后的日子》,該片講述一個幫助反納粹組織傳遞消息的德國學生被納粹殺害的過程。而主演凱瑟琳-德諾芙也贏得了一片喝彩。
由于《偷心》取消柏林之行,它的位置被政治片《無命運的人生》所取代。該片根据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匈牙利人克特茲同名小說改編,表現了一個男孩眼中的大屠殺,政治意味極其濃厚。
故事講述14歲的匈牙利猶太男孩從居住的布達佩斯被送往包括奧斯威辛在內的一系列納粹集中營的過程。此書是1975寫成的半自傳體小說,作者克特茲就是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幸存者之一。克特茲稱,“我們拍的這部電影展現了靈魂的演變歷程,這是一個關于一個人如何失去人格而變成一個行尸走肉的故事。我親身經歷了這樣的過程,為了避免別人似是而非的理解,我也親自將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
柏林電影節是排名戛納和威尼斯電影節之后的最重要的全球性電影節。本周六即將頒發的獎項包括金熊獎最佳影片獎和包括最佳男主角、女主角和最佳導演獎等在內的銀熊獎。(http://www.dajiyuan.com)
柏林電影節“慢熱” 政治片相繼亮相掀起高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