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7日訊】人們進餐的順序,如餐後進食水果、餐前先喝口湯等。究竟按怎樣的順序進食更有合理性呢?
水果:餐前?餐後?兩餐之間?
餐前:用水果來補充糖分, 特別是在低血糖狀態下補充糖分和能量,其作用迅速而有力。水果中還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進食後可產生飽腹感,能緩解身體對食物的需求。如果餐前進食水果,可使正餐的進食量減小,從而影響蛋白質、澱粉、脂肪等攝入。
餐後:很多人喜歡或習慣於餐後馬上進食水果。其實,飯後馬上吃過多的水果,會造成血糖濃度迅速增高,增加胰腺的負擔,同時會阻礙甚至中斷體內的消化過程,減少某些營養素的吸收。
兩餐之間:兩餐之間是進食水果的最佳時期。一般可以在每天上午9~10點,下午3~4點或是睡覺前2小時進食。正常人每日進食1~3次水果均可。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穩定的前提下,每日可在兩餐間攝取一次低糖型或中等量糖的水果,如西瓜、獼猴桃、蘋果、梨等。數量約200克左右。
喝湯:
餐前先喝喝湯調調口不錯,兩餐之間喝些湯更是開胃,也可起到干濕調和的作用。餐後喝些湯也好。但一般來說,需要減肥的人,餐前先喝湯更有利。(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