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電腦使用者更容易受到詐騙

標籤:

【大紀元12月8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七日法新電)根據一份今天公佈的網路安全研究顯示,不肖份子從事網路詐騙行動「釣魚」,竊取個人或財務資料,將近四分之一網路使用者成為行騙目標,許多人更因此受害。

美國線上與全國網路安全聯盟連續第二年進行線上安全研究,發現超過三分之二的消費者曾收到詐騙電子郵件,消費者更相信這些郵件來自合法企業,因而陷入險境。

調查發現,百分之十八的受訪者表示,朋友或家人曾經遭到不肖份子竊取線上身分。

另一方面,只有百分之四十二的受訪者聽過「釣魚」;所謂釣魚係指詐騙者寄發電子郵件,藉此取得信用卡號碼或密碼等個人資料,由於這些電子郵件看起來像是從銀行與發卡集團等合法公司寄出的郵件,因此容易造成消費者上當。

儘管如此,百分之八十三的受訪者相信,他們不會受到網路詐騙威脅。

全國網路安全聯盟執行者泰謝拉說:「這是一種重大觀念落差。多數消費者認為自己受到保護,但研究顯示並非如此。」

他說:「許多人仍缺乏三項維持線上安全所需的基本防護,包括最新防毒軟體、反間諜軟體,以及安全的防火牆。」

四分之一上網者遭假冒郵件襲擊

(大紀元記者葉奇君編譯) 星期三“美國在線(America Online)”和“國家網絡安全聯盟(National CyberSecurity Alliance)”發表了一項有關網絡安全和假冒郵件詭計(phishing scams)的研究報告,指出有四分之一的網絡使用者遭到電子郵件詭計(e-mail scams)的襲擊,這些詭計旨在引誘那些沒有防備的消費者透漏他們的個人資料。

美聯社7日報導,收到這些假冒電子郵件的人中70%以為它們是從合法的公司發出的。

假冒郵件(Phishing)是指那些誘騙性電子郵件,看似來自銀行或其他可信賴的公司,其實是假冒的,以核實帳號為名,引誘收件人將個人詳細資料,如信用卡資料等輸入偽裝合法的網頁。

研究發現,近74%的被調查者在電腦上處理敏感事務,如銀行事務,股票交易,或查看醫療資料等,這給假冒發信者(phishers)提供了可觀的獵物。

很多人仍沒有採取足夠的電腦安全措施,以防範病毒、黑客及其他威脅。研究發現,81%的家庭電腦最起碼缺乏以下三項關鍵保護措施之一,即防病毒軟件升級、反間諜措施和防火牆。

研究人員在全美範圍內對逾350名網絡使用者進行了家庭採訪,並檢查了他們在家裡收到的電子郵件。

聯邦貿易委員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提供了幾項防止上當的技巧:

-如果你收到一封郵件向你詢問個人資料,直接給公司打電話,或敲入該公司的正確網址
。千萬不要點擊郵件上的任何鏈接。

-使用防毒軟件和防火牆,以防止使用者收到不需要的文件,從而損害電腦或襲擊使用者的網上活動。

相關新聞
日本考慮修改選舉法 准許使用網路競選
數位內容小組決推動線上遊戲消費者保護機制
功夫小生吳樾 攜好友胡海泉力作進軍歌壇
明年全球併購金額 達3兆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