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方芳2005年12月4日洛杉磯報導)包括洛杉磯時報和紐約客雜誌在內的美國英文主流媒體注意到中國產汽車雄心勃勃試圖進軍美國市場的勢頭,究竟中國汽車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軍美國市場的實力呢?
中國低廉的勞動力價格是其競爭的重要力量。洛杉磯時報報導,美國汽車製造公司支付一個工人的薪資,包括健康保險在內,是中國汽車業工人的50倍,是日本汽車業工人的3倍。如此巨大的差異造成中國產汽車能以低廉的價格走入歐洲市場,如中國產「陸風」越野車,在歐洲市場的價格只有17000歐元,準備在美國市場銷售的價格為21000美元。
*美工會擔心工人失業*
包括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在內的美國大型汽車公司的工會組織已經在警惕因中國車的衝擊而造成美國工人的失業。對此,全美最大的汽車工藝設計學院、洛杉磯巴沙迪那藝術中心工業設計學院的教授王受之認為這種擔心過於嚴重。他說:“汽車這種產品是所有工業消費品中技術含量最大的一個,因為它和攝像機、照相機比起來,技術含量更複雜,它牽涉的東西太多了,所以這個產品要想進入美國,還是說難度蠻大的。”
既然如此,那麼為甚麼那麼多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急於進入美國市場呢?王受之說:“因為美國這個市場太大了。它每年銷售2500萬輛汽車,比很多國家大很多。像中國大陸去年銷售也就是300多萬輛的樣子,如果按照25%的比例上升的話,要像達到年銷售輛兩千萬輛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所以美國的這個汽車市場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個汽車市場,誰都想進來。想進來的包括日本,還有歐洲幾個國家,還有韓國等。但是能進來並站穩腳跟的,實際上是非常少的。”
至於說到美國汽車業工會的反彈態度,王受之認為這非常正常,因為工會怕他們的工會成員失掉工作:“工會現在對所有的外國廉價產品都採取一種消極的抵抗態度,或者是比較強硬的抵制,因為工會的態度很簡單,如果你用了外國的廉價的產品或勞動力,我們的工作就會流失。但是,我不認為中國的汽車進入美國會對美國的汽車工人有很大的影響。中國汽車要想對美國汽車構成影響,我估計還需要相當長時間。短時間內不會有立刻的影響。”
*銷售商認為中國車會有競爭力*
王受之認為,中國汽車進軍美國市場需要做好足夠的資金準備:“汽車肯定是這樣的,因為汽車首先要建立品牌,還要建立消費者的信心,那麼你開始進來價格又要很低的話,那你一定要有充足的財力支持自己來有一段虧損時間,然後慢慢地建立消費者的信心,繼而建立品牌的意識,這才能站住腳。如果是一般的公司,小公司,拖不起呀,如果十年、八年虧損,你自己很快會退出,一退出就是前功盡棄,以前做的事情都是白做的。所以,我認為進軍美國汽車市場,管理階層要做好充份的心理準備。
不過,汽車銷售業者的看法似乎和學者有些差異。在南加州一帶頗有實力的馬自達汽車華裔總裁莊汝鳴表示:“我認為中國技術工人的進步在這些年來有非常大的進步。從這點看,假如汽車在中國做了,到世界各地銷售,我覺得非常有競爭力。汽車還是一個勞動密集性產品,美國除了工資高外,還有健康保險和員工退休等負擔,成本變高了.中國汽車要想競爭是相當有利的。(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