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日電)國際銅價昨天首次突破每噸四千四百美元大關創歷史新高,儘管如此,市場猜測,中國仍將繼續買進銅金屬,以回補在期貨市場失誤導致的空頭頭寸,但也有分析認為中國故意放空以獲暴利。
中國國家儲備局在倫敦的銅期貨交易員劉其兵,傳聞於今年四、五月間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押注時判斷錯誤,交易量高達十三萬至二十萬噸銅。
劉其兵因而在銅期貨市場建立了空頭頭寸,押注銅價將會下跌,未來就能以比合同售出時低廉的價格進行交割大發利市,市場人士說,詎料,自九月消息傳出後,銅價就不曾回頭,一路飆漲。
另有消息說,中國這一筆將於十二月二十一日交割的空單應該是九月份建倉的。不論確切下單時間點為何,表面看,錯誤下單鑄成數億美元損失似非空穴來風。
英國金融時報今天報導,越來越多的觀察人士認為,就基本面而言,目前的銅價並不合理;投機者則懷疑中國是否擁有足夠數量的銅金屬,來履行其交易義務。
由於有報導稱,中國將被迫會補進大量銅金屬空頭頭寸,幾家總部設在美國和英國的對沖基金已押注銅價上漲。此外,供應中斷和低至臨界線的庫存水平也在推升銅價。
然而,一些銅市場觀察人士擔心,大量投機買盤、前所未有的價格水平,以及若出現溫和拋售時都可能存在的流動性不足問題,都可能導致價格突然暴跌。特別是當事實證明,中國有能力彌補先前政府交易員劉其兵錯誤押注所造成的損失。
報導說,目前市場流言四起,一些專家表示中國的境況比市場認為的還要糟糕,還有一說是中國可能在虛張聲勢,目的是為了以較高的價格拋出多餘的銅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