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上蔡縣是中國最為著名的愛滋病高發區,那裏的愛滋病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賣血。但在河北省邢臺市,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看到,這裏眾多的愛滋病人卻有著別樣的共同特點:到醫院看病——醫院動員輸血——被發現感染愛滋病。
衛生部公佈:目前中國愛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以血液傳播為主,占72.6%;河北省衛生廳公佈:河北省愛滋病八成感染者禍於血。
邢臺市「醫院輸血」與患者感染愛滋病毒究竟是什麼關係?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愛滋病毒感染者目前生存狀況如何?有關方面對此有何解釋?邢臺「艾滋問題」將帶來哪些社會隱患?
2005年7月和11月,記者先後三次深入河北省邢臺市所轄的橋西區、橋東區、巨鹿縣、沙河市、威縣、柏鄉縣、邢臺縣、甯晉縣、廣宗縣、平鄉縣、任縣以及與沙河市相鄰的武安市(屬邯鄲地區)等地調查。
記者進村入戶,先後訪問到了10名艾滋兒童,親眼見到持有河北省愛滋病監測中心《HIV抗體檢測確認報告》的兒童8名。
「生不如死!」這不僅僅是艾滋兒童甜甜(化名)的爸爸張記錄之感歎,更是記者訪問過的許多愛滋病患者家庭的感歎。
採訪中,幾乎所有的愛滋病感染者及其家人都認為,是醫院「害」了他們,是醫院為他們輸了有病毒的血液造成了今天的慘局。
“邢臺的愛滋病,十有八九都是輸血造成的”愛滋病患者及家屬對記者說。
無論邢臺官方有無解釋,眾多的愛滋病感染者及其家屬都把矛頭直指醫院。目前已經被推上被告席的邢臺當地醫院有:康泰醫院、顯德汪煤礦職工醫院、邢臺市人民醫院、邢臺市第二醫院。
有資料顯示,20世紀90年代中期,邢臺市各縣大小醫院私自採血的現象十分普遍。
1998年,邢臺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李黔冀,曾經獨自一人對邢臺市大部分縣的自采血情況進行了調查,並撰寫了《自採血液,伸向生命的魔爪》,於當年5月20日發表於《河北日報》。文中稱,遇到手術用血時,醫院通常讓患者自己去找血,對於不熟悉情況的患者家屬,需要在知情人的引導下,向「血頭」求助買血,醫院只負責化驗血型,其他一概不管。
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8月《獻血法》實施以來,邢臺市獻血辦在完不成有計劃無償獻血任務的情況下,經市衛生局副局長賈東陽同意,市獻血辦有關負責人安排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通過「聯絡員」聯繫農民來市中心血站獻血1668人,其中不到期獻血的239人。
為什麼醫院甘願冒著被查處的風險熱衷於使用自採血?
“讓患者省點錢少跑路”,這是他們掛在口頭的理由。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調查得知,從血站拿血,一袋400毫升的血液,得交給血站460元,醫院只能在此基礎上加30元左右的化驗費。如果是自採血,醫院只支付給獻血者180元左右,其餘的費用由醫院分割。有的醫院給獻血者支付的比這個更少。因此,每袋血醫院會有300元左右的收入。
自採血在邢臺甚至河北混亂的程度如何?
當時的河北省副省長楊遷曾經於1995年4月8日做過這樣的講話:“一些地方、一些單位、甚至一些個人,把採供血機構作為盈利創收的第三產業,出現了「建血站、採漿站熱」,醫院建、防疫站建、衛生院建、鄉政府建、個人也建。我省共有血站22個,其中3個沒有經過批准,5個存在問題較多。採漿點14個,只有1個經過批准。10個採血點都是未經批准的,自採自供血液的醫院血庫有132個,也只有1個經過批准。”
種種事實表明,1995年前後在局部地區採供血造成愛滋病傳播已是不爭的事實,一旦這「星星之火」得不到有效控制,將發展成為「燎原」之勢”。
在調查中,記者感覺到,邢臺市愛滋病問題存在著許多社會隱患。比如許多接受採訪的公眾對於身邊的愛滋病情一無所知;許多艾滋患者及其家屬在承受巨大的生理、心理及經濟壓力的同時,卻幾乎得不到到任何救助;有關方面對愛滋病的防疫措施很不到位;個別艾滋患者開始有「報復社會」的心理傾向。(本報記者 王克勤)
責任編輯:劉家昌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