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黎堡2005年12月14日國會報導)一位到中國西南邊境傣族社區考察過多年的美國人類學博士說,在中國政府實行獎勵與打壓的雙重政策之下,傣族社區正在以歌聲與沉默求得自己的生存空間。
《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一首在中國極為流行的民族歌曲,它描寫了傣族青年男女在明月下談情說愛的情景。在中國的舞台上,觀眾還常常看到婀娜多姿的傣族少女跳起動人的孔雀舞。這些優美的歌聲和舞蹈把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帶進了那個夢幻般美麗而遙遠的傣族社區。但是,在西雙版納地區做過近十年考察和研究的一位美國學者星期二在國會圖書館的一次講座中說,由漢族人創作的《月光下的鳳尾竹》和孔雀舞與當地傣族人對自我文化的理解相差甚遠。
人類學博士薩拉.戴維斯說:「你會聽到那些歌曲,看到那些舞蹈和孔雀的形象。傣族文化的許多方面都受到政府的塑造和簡化處理。結果,政府向公眾塑造出了一個單純、幸福、喜愛翩翩起舞的傣族人形象,把一個多元化的社區說成是一個尚未開發的原始社會。」
*積極挖掘文化遺產*
在普通遊客到西雙版納一般看不到、聽不到的地方,戴維斯女士發現了一個真正的傣族人社區。
傣族人常常以成百上千人之多聚集在廟宇之中,聆聽年邁的傣族唱詩人吟誦佛經,講述活佛悟道的經歷。傣族人一場文化復興運動正在悄悄興起。
戴維斯說:「事實上,一場大規模的民族復興正在悄悄地進行。傣族人非常有意識地在自己的文化傳統中作精心挑選,以應對和推翻公眾對傣族人固有的形象。他們在積極地挖掘自己的文化遺產,同時引進和創造新的文化。有時候,他們還效仿泰國和緬甸的文化。」
*對國際關心保持沉默*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對傣族和其它少數民族社區實行的是獎勵與打壓的雙重政策。一方面,政府以官職和商業機會獎勵那些支持政府政策的少數民族,另一方面在新疆和西藏地區嚴厲鎮壓那些主張民族獨立和分離主義的人。傣族人非常明白這種雙重政策。他們一方面以歌聲來頌揚自己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對國際社會對傣族人處境的關心保持沉默,以求得自己的生存空間。
戴維斯博士說:「因此,在初始階段,他們在努力保持低調。他們非常明白,在西藏佛廟裡活動過的外國人不僅自己遇到了麻煩,而且殃及到跟他們相處過的人。他們非常明白西藏的處境,因此處事非常小心,以避免遇到和西藏人同樣的經歷。」
前人權觀察亞洲部中國問題研究員薩拉.戴維斯還以《歌聲與沉默》為名寫了一本書,專門講述了她從1997年開始對西雙版納地區進行實地考察的經歷。她還把在考察期間拍攝的許多照片和收集到的一百多盒傣族音樂磁帶和大量傣族傳統文字資料贈送給美國國家圖書館。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