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胡錦濤緣何頻頻出訪?(三)

標籤:

【大紀元11月20日訊】

(新唐人熱點互動採訪報導)

林曉旭:我們再來接另外一位觀眾的熱線電話,洛杉磯的廖先生。

聯結收看

廖先生:你好,兩位來賓你們好!胡錦濤現在到歐洲去訪問,他也是想看能不能解除武器禁運,但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因為第二次大戰是由美國打敗德國,所以幾乎整個歐洲國家的主權都在美國手上,尤其今年歐盟輪值主席是英國,英國是美國最堅强的盟邦,英國絕對會拒絕到底。

德國新的總理上台之後也講了,等歐盟全部都說好了,他們才願意開放,德國也同意歐盟的決定。德國還沒有更換總理的時候,德國和法國是偏向向中共開放,而現在情勢不一樣了。

再看美國和中國,九月的時候,胡錦濤一直堅持要以國是訪問的規格來訪問美國華盛頓,可是美國憲法在兩百多年前就已經規定了,一定要真正的民主、自由、重人權的國家才有資格接受國是訪問,不然只能接受一般訪問。當時他們討論了半年之久,結果布什總統因為颶風來襲這個理由,拒絕胡錦濤來美國的訪問。

林曉旭:謝謝廖先生給我們帶來的評論。因為武器禁運問題基本上我們談過了,我們現在回到譚先生談到的中國經濟方面的問題,就是胡錦濤這種大筆的外交是不是使中國自己的本身利益上受損。

我記得今年年初一個關注的焦點就是中國跟歐盟的紡織品談判,那次中國方面做出最大的讓步,結果造成中國紡織業大概有三十萬人失業,那麼這麼大的一個損失,為什麼胡錦濤這次出訪不能為中國在這方面爭取到一些利益回來呢?

凌鋒:這個紡織業的問題,中國的傾銷的確是說不過去,不單是紡織業,還有很多家俱啊之類的東西,都是以非常低廉的成本傾銷。但我覺得中國當局給自己老百姓誤導,好像外國在打壓中國,好像為了怕中國崛起、怕中國富强。

其實WTO條款裡面是有規定的,當你某一種產品突然之間外銷增加多少多少的時候,這些被傾銷的國家有權利來進行反制。但是中國當局從來不跟自己的老百姓講這一點,就講什麼「中國威脅論」啊,什麼「外國妖魔化中國」。

所以我想中國當局自己知道理虧,所以很多東西自己也不大方便去講,你去講的話也許達不到目的,不如私底下雙邊來解決,而不須要動用胡錦濤…因為胡錦濤更有他的戰略眼光,要從更長遠、前瞻的問題來解決,這些具體東西就丟給商業部長去處理。

李天笑:我倒覺得除了這個理虧的原因之外,實際上,胡錦濤出訪歐洲主要目的還不在於解決什麼具體的紡織品或人民幣升值不升值的問題,主要是從政治上考慮,主要是想藉這種出訪的聲望來保住中共在國內不穩的地位。

回來老百姓一看,噢,在國外受到紅地毯的接待,受到歐洲德國首相、英國女王隆重的接待,那這樣的話,說明中共現在好像還可以支撐一會兒。他主要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問題。另外,實際上他現在先給這些歐洲國家一點甜頭,回頭以後再來收這個果實,現在他不急於做這些事情,所以這裡邊還有另外這兩個因素在裡面。

林曉旭:您剛剛談到胡錦濤為了要鞏固他內部的狀況,您覺得他現在面臨什麼樣的危機呢?為什麼這麼急?我們剛才在節目開頭也提到他出訪特別頻繁,在這段時間,他有面臨什麼樣特別的危機嗎?

李天笑:中共現在面臨最大的危機就是它的合法性問題,執政不合法的問題。英國有位議員在這次訪問的時候,他沒有站在歡迎胡錦濤的人群這邊,他站到抗議的人群那邊。他說了一句話,他說什麼呢?他說:我不能站在歡迎他的這邊,因為中國這個政權、胡錦濤沒有人民授與他權利。

這說到最根本的問題了,在沒有人民授與權利的情況下,國內很多的民眾起來反抗,他就採取武力鎮壓的方式,血腥的鎮壓方式。在這個情況下,造成地位不穩。

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內部也出現了分化瓦解的勢態,幾百萬的黨員現在脫離共產黨,對共產黨執政的不合法性又加上了一種非常具大的衝擊力。它要增加這合法性,怎麼辦?國內找不到這種合法性,它必須要到國外去找。就像胡錦濤當初和江澤民鬥的時候,他找不到基礎,他到民間去搞親民主義,實際上他不是為了真正的親民,他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來做的。

林曉旭:這是一個滿獨到的觀點!我們再來接一個熱線電話,紐約的王先生。

王先生:胡錦濤我看他頻頻的出訪俄國、美國,但是感覺沒有什麼作為,空手而歸,我在想他這次訪歐洲,他能得到什麼東西呢?還有畢竟外交是政治的延伸,對他在國內的地位又有什麼幫助?還是始終像個兒皇帝一樣沒有辦法真正在國內有所作為?請現場來賓是不是可以幫我解答一下,謝謝。

凌鋒:我估計的確他回來也不會有什麼作為,也不會取得什麼成果。但問題是,外國人是這樣子看的,我們也這樣看的,但是在中國就不是這麼看的。因為《新華社》跟《人民日報》,每次領導人出訪回來,都說是「圓滿成功」或「圓滿結束」。胡錦濤在英國不是坐馬車到白金漢宫嗎?它可以把這種現場的,外國人怎麼尊重胡錦濤啊什麼的,在這方面做很多文章。

然後就鼓動中國僑民來歡迎他。比如說胡錦濤九月份到沃道夫酒店,明明歡迎人數大概只有幾百人不到一千,但《新華社》就報導說五千人,我就覺得花俊雄發了大財了,他拿五千人,一個人五十塊美金啊,實際上他發一千人都不到,但他可以拿五千人的軍餉啊,發了一次財!所以為什麼每次領導人要來,他們都會找一些人出來歡迎,那是一個發財的機會,而《人民日報》也這樣報導,等於大家都很開心,但浪費的是中國人民的財產。

林曉旭:那他這次出訪會不會牽扯到他將來十七大的一些人事安排呀?鞏固他自己這方面的政權。

李天笑:他這次出訪、頻頻出訪,當然從國家的角度、人民的角度是得不到任何好處的。除了給他買單之外,他這是花錢、甩錢、甩出去的錢。但是從他個人角度講,他是撈取自己的個人名聲。

比方說在這種螢光燈下,頻頻的握手,在這種情況下會造成跟國內形象是同樣的道理,比如說親民啦、到底下基層轉一圈,跟人家握握手,這同樣的道理。這樣的話為他造成一種親民的形象,在國外有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隆重接待的形象。回來以後,實際上還是為它共產黨執政來借光。就是這個意思。

林曉旭:多一些政治資本。那剛才您提到說比如他經濟上的一些外交,大筆的訂單,但是中國一些廉價產品進入歐洲的話,對歐洲本身是一個衝擊。同時歐洲本身跟中國有貿易逆差,像美國也有貿易逆差,那中國給出去的實際上只是給一個小頭,中國不是希望更多的外資到中國去嗎?那這之間是怎麼樣一種關係呢?

凌鋒:我想這裡面我要撥亂反正,最近我看一些報紙,比如說中國領導人到美國訪問,給多少多少訂單,給美國送大禮;那這次到歐洲去,給十億歐元,又給德國送大禮;英國也是要簽訂什麼協議,也給英國送大禮。

但我算來算去,送大禮的應該是外國人給中國送大禮,是香港人跟台灣人給中國送大禮。就拿昨天商務部有一個數字,就是中國第三季外資到中國投資勢頭已經降下來了,但是好像還有三百多億美元,一個季度底就有三百多億美元到中國。而中國到這些國家也不過是十幾億,那算起來中國還是少數,按照過去劉少奇的哲學叫做「吃小虧、佔大便宜」是吧!

但是他把他宣傳得簡直是不得了,好像沒有中國買這些東西,這些西方國家就要完蛋了。結果什麼東西呢?中國到西方國家買東西,拿一點點錢,變成西方國家的大救星;什麼中國的自由行到香港,就挽救了香港的經濟。

他就沒有算外資、港資、台資到中國去的有多少。喔,外資到中國就是剝削,中國去買外國的東西等於是挽救他們。我覺得這種是非黑白我覺得應該把它顛倒過來,要不然中國經濟這二十多年是怎麼發展的?沒有外資、沒有港資、沒有台資,中國經濟能發展到現在這種程度嗎?

林曉旭:還有一些外國的技術和管理。

凌鋒:對,還有外國的技術和管理,它現在把這個是非完全顛倒了。

李天笑:應該是這樣喔,實際上胡錦濤出去打這個錢鏢,實際上是把外國人投進來的錢拿出去部分,再還給外國人。這樣達到兩個目的:一個還可以把更多的錢吸回來;再一個實際上是鞏固他的政權。就是他能夠打一個形象出去,把這個形象牌打回來後,共產黨這個地位、形象把它裝飾一下,拋拋光。所以就這兩個主要目的。

林曉旭:好,謝謝兩位精彩的評論。

(待續)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 2005/11/20 10:30 PM)(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徐水良:破除幻想  準備全民起義
快訊:美總統布什抵華
西班牙《世界報》評論員文章:雙面中國
胡錦濤出訪歐洲期間 使館組歡迎團的內部規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