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宇航員漫步太空

標籤:

【大紀元11月1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韋娓2005年11月13日華盛頓報導報導)星期一,國際空間站的兩位宇航員又作了漫步太空的壯舉。目前在國際空間站的兩位宇航員一位是俄羅斯的宇航工程師托卡列夫。另一位是美國空間站指揮員麥克阿瑟。

他倆採取這種驚險行動的目的是甚麼呢?他們是為空間站作外部裝修工作,為宇宙飛船重續航行作好準備。俄羅斯宇航員托卡列夫是第一次在太空漫步,但是美國宇航員麥克阿瑟已經經驗豐富了;這是他第三次太空漫步,儘管他已經是個中老手,但是他對於在太空展望浩瀚宇宙美景的熱情卻不減當年。

*解除艙門密封狀態*

麥克阿瑟說:「太美了!啊,那有多麼壯觀!」

麥克阿瑟是在打開美國太空艙的艙門時,由衷地發出這聲感歎的。說到這次開艙門可讓他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因為要從太空艙走向太空要通過氣閘艙,要開艙門先得降低氣閘的氣壓,想不到這個步驟把他倆給難住了,因為氣閘艙起先不能完全降壓,也就不能解除艙門的密封狀態。他們折騰了好久。

最後比預定時間晚了整整一個小時才解除了艙門的密封狀態。還好,沒有耽誤他們原定的工作進程。這兩位宇航員的工作效率很高。儘管有一個小時的延誤,他倆還是很快地在國際空間站外裝好了一架照像機和一些照明燈,總共用了五個半小時。這些設備都是在宇宙飛船重續宇宙航行之後,將要用來引導未來的宇航員為空間站進行增建工程的。

*手腳利索追回一小時*

那麼未來的宇宙飛船航行和空間站建造安排在甚麼時候進行呢?計劃在明年進行這些工作。現在的這兩位宇航員手腳利索,所以馬上把失去的一個小時又追補回來了。我們來聽聽宇航員在太空操作的時候和地球上美國航空航天局設在休斯敦的美國使命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之間的對話。這真是名副其實的長途通話:

「嗨,朋友們,你們在天上幹得真棒啊!」

「我們正在努力,我們在盡力而為。」

「你們不只是盡力,你們做得非常出色呢。」

「我不知道做得好不好,我就是喜歡待在這兒。」

*卸除沒用設備*

他們不僅工作表現出色而且還樂在其中。他們還在國際空間站外卸除了一些沒用的設備,其中一個設備原來是測量圍繞空間站外部環境的電力活動的。他們還去除了一個失靈的電子盒。它原先是用來控制一個馬達驅動的散熱器的。在休斯敦的使命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給他們下如何拆卸廢件的指令:

「你們要鬆開螺栓。一共有兩個。它們每一個都得轉大約八圈半,然後它們會跳出來,你們就會看到一條黑線。」

他們拆下了那些失去效用的設備,想必就把它們遠遠地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下面是麥克阿瑟把拆下來的設備像旋轉的足球一樣拋向無邊無際的太空的時候和地面控制中心的對話:

「瞧,我這一手遠距離射門!」

「嗨,真叫人開眼!」

*徹底去除心腹之患*

為甚麼要費這麼大的手腳把那些設備拆下來呢?道理是這樣的,這個測試裝置原來用來收集空間站外電力活動的數據資料。它當初的設計就準備讓它只運作幾個月,現在它已經失去效能而且也沒有甚麼用處了。要是聽之任之,這個報廢的設備暴露在外很可能會碎裂,而碎片也可能會在空間站飛行時撞擊空間站造成破壞。

工程人員擔心發生這種災難性的後果,所以乾脆就把這些心腹之患及早徹底去除。

這個設備有六十磅重,而且它帶有的太陽能面板約有兩英尺寬。預計這個設備在丟棄到大氣層中約三個月後就會燒燬。

*俄航天飛機不夠大*

國際空間站通常是該有三名宇航員。這第三個人是留在空間站內,幫助去太空行走的宇航員穿上或者脫下臃腫的宇航服,並且還在艙內監控他們在太空的運作。但是這次卻的確只有兩名宇航員。在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於2003年墜毀後,這個空間站就一直只配備兩名宇航員。這次也不例外。

是不是因為美國航空航天局在哥倫比亞悲劇的陰影下,對派遣人上太空心有餘悸,所以儘量少派人上去呢?不完全是這樣。主要因素是前幾次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的俄羅斯航天飛機不夠大,不能載運足夠三個人使用的物資。

我們剛才說過在德克薩斯州的休斯敦有一個控制中心主導這次太空行走,負責這項使命的莎麗.戴維斯把在太空艙外的太空行走行動稱為E-V-A–EVA。

*太空行走特點*

戴維斯說: 在我們所參與的太空行走中沒有第三個人待在太空艙內。這並不是第一次。其實我們已經有過幾次是從俄羅斯太空艙走到太空去的。而這次是宇航員第一次在艙內沒有人的情況下、從美國太空艙走向太空。

*穿上美國太空服*

戴維斯還告訴我們,這次太空行走的宇航員是兩年半來第一次穿上了美國的太空服。最近幾次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員都穿俄羅斯宇航服從俄羅斯太空艙走向太空,而且接受在莫斯科附近的宇宙導航人員的指令。

那麼為甚麼國際空間站前幾次都沒用美國的太空艙和太空服呢?那是因為美國氣閘艙的冷卻系統受到侵蝕磨損,以至它的碎屑污染了艙門和太空服。國際空間站內前一批工作人員給這個冷卻系統作了整修,而且重續宇航使命的航天飛機也帶來了新的美國太空服。

*走出失事陰影*

看來美國的載人宇航使命正在走出哥倫比亞號失事的陰影,七月發射的發現號航天飛機標誌著美國航空航天局載人宇航的新起點。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航太總署:冥王星可能又發現兩顆衛星
堪薩斯太空博物館前館長私偷館藏販賣遭訴
蘇貞昌以美職冠軍自勉 拚戰終能獲勝
陳水扁:期待華衛三號成功發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